探析鼓励性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060 日期:2024-03-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利用鼓励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学语文 鼓励教学法
  
  鼓励性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教学的兴奋剂,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鼓励性语言,即借助教学评价给予学生比较适时而恰当的激励,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达到教学效果。
  一、鼓励提问,培养兴趣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时,脑子就灵活,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就越强。反之,则效果差,若长期精神压抑,就会使脑子迟钝,思路堵塞,影响知识的吸收。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习惯于喜欢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学生也只是一味被动地接收知识,记录知识,很少主动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更不用说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都源于担心会“顶撞老师”或答案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不少所谓的“乖孩子”却正是由于个性被压抑,思想被限制所至,这绝非我们理想中的教育目的。在实验中,我力求改变这种现象,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比如在教某些课文时刻展开讨论,并于课外时间组织了辩论会,并求学生写出评论文章互相交流。通过引导思考,讨论,辩论,作文,学生大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少学生自觉地去研读课文,争先恐后的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课堂再也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充满激情的,兴趣盎燃的课堂。
  二、行为活动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
  实际上引入的是一种戏剧演出的模式。我们知道,在戏剧舞台上每个演员都要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亲身体验,这个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为了演好某一个角色,在课下必须下大功夫研究分析这个角色。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自觉主动学习的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当然,行为活动鼓励还包括在课下建立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标准,能进入语文学习小组对学生就是一种荣誉。只要学生达到了标准,都要及时把学生吸收到语文学习小组中来,使学生都能切身体验到自己成功后的喜悦。
  三、鼓励性语言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语文素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学习、生活、实践、创新的语文实用能力。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发现有些同学,由于知识不全面、经验不足、思维方法不够正确,加上学生的嘲笑,以 致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怕说错了,受老师的批评,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失去了煅炼口语交际的机会。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首先,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闪光点”,适当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去挖掘其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兴趣,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学生对学科有了兴趣,充满了信心,学起来就顺心多了,就可以与老师在愉快、友好的气氛中合作、交流、探究,去完成自己要学习的内容。
  四、鼓励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行为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爱因斯坦也曾经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已经发挥并且正在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职阶段是学生开始全面提升自己知识的黄金时期。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学习兴趣获得的重要途径。鼓励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一个塑造人物形象的起步阶段,因此,作为老师就要给学生以成功完成语文阶段学习的信心。在此阶段特别是第一学期,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产生信心和力量,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增添自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五、批改作业时多用鼓励性评语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而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和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据说一位著名的作家在小学时成绩平平,对作文更是不感兴趣,一次作文课结束后,偶然受到老师的赞扬。老师在这篇作文的后面,用红笔批了个“好”字,岂知,正是这个“好”字,调动了他对作文的全部兴趣。他开始热爱写作文,连写了几篇作文,又几次得到老师的肯定。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最后终于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作家。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来传递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六、小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恰当、合理地运用鼓励教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颜林忠, 陈丽芳. 教学“留白”不空白[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0,(12)
  [2]郭晓红. 如何让课堂教学以生为本[J]. 教育, 2011,(01)
  [3]柴凤妃. 让“潜力学生”走向成功四部曲[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0,(04)
  [4]陈华琴. 有效课堂呼唤“倾听”[J]. 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1,(0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