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紧抓住机遇,基于农村中学自身艰苦的办学条件,应充分发挥非体育专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促进体育学科的教学及研究,全面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现今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山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问题,很多山区中学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由于教师从事兼教学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基本功不够扎实,再加上相关的考核评价办法不够完善,因而兼教学科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给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试图就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兼教体育学科造成的影响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1.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兼教体育普遍存在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山区中学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大部分山区农村中学还存在客观、主观的诸多问题。诸如学校硬件设施差、管理制度跟不上、教师老龄化趋势,尤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还存在着骨干教师流动大,年轻教师进不来,素质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目前,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改进措施,这既是重中之重,又是当务之急。因此,山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1 客观因素尤为突出
师资不足。教师缺乏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中突出问题,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兼职和转科、调岗的教师较多,无法保障农村学校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更不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1.2 影响山区农村中学发展的瓶颈因素
1.2.1 学校领导体育与健康观念滞后
不少学校领导思想落后,对学校工作只谈不做,学校体育工作形不成长期的制度,体育教师的评价制度和待遇得不到落实。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
1.2.2 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农村教师岗位缺少吸引力
合格教师招不进来,年轻骨干教师外流,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素质差距大。
1.2.3 教师观念老旧,把体育学科当成“副业”
教师长时间局限在场地不足,体育器材少的环境下教学,很容易丧失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师没有进取心,知识面狭小,创新思维能力降低。教师甚至把体育当成简单的课外活动,它是纯粹的“副”科。可见,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体现了盲目性、随意性。
2.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兼教体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山区农村中学教师校际间分布不匀,教学差异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是否重视体育。虽然师资配备不足,但重视的学校配备了1-2名体育课程相对集中的兼教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那么农村体育教学也会得到逐步地提高。不够重视的学校存在体育课随意安排或分摊现象,评价考核制度也不健全,体育课随意被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并不是兼职专代,而是有其它学科教师或分管学校其它工作的人员兼代,兼职并不是因为有专长、有兴趣,而是学校为了凑齐课程,应付上面检查。
每年文化课的安排具有流动性、随意性,兼教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差距较大。作为大多数学校领导和兼职体育教师都把体育教学作为凑足课时的“副业”,在思想上很放松,没有把这门课程当回事,更谈不上从专业的角度去认真研究教材,大多数的兼职教师从未参加过体育专业培训,不了解什么是体育课堂常规,不会运用基本的教学口令,更不要谈体育教学质量了。学校领导更多看重的只是“主科”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质不高,教学无创意,学生兴趣就提不高,教师更不能科学地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和指导不到位,体育锻炼强度不够,体育活动形式涣散;甚至为了便于操作,选择活动项目时故意避重就轻造成难重点项目少练或不练。少课、占用课时现象也就不期而遇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贬低了体育作为一门运动技能学科本应具有的科学性、严肃性,致使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非常低下。
3.对山区农村初中兼教体育现象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是关系到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师资的建设制约和影响着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从山区农村中学水平看,远远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但很大程度上兼职教师填补了体育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客观的眼光看待农村中学的不足,尽可能加大农村学校教育的建设。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需要长久机制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转化提高领导和教师思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本着以全面发展,科学学习,积极向上的理念教育学生。着力加强教师评价制度,科学安排课时,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为学生创造合理科学的学习环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2 因地制宜,合理科学的应用器材,扩大活动空间
山区学校体育场地限制,兼职教师尽量发挥体育场地的作用,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体育场地情况,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进行各项教学内容的训练。这样既解决了场地问题,也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师专业知识,转变农村学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探索农村中学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民族体育运动,训练中穿插游戏,休息中体现师生的融洽,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快乐、阳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
3.3 加强建设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科学合理核定编制
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调整城乡师生比例标准,以保证农村教育的基本需要。在每年招聘教师时应按比例招聘、引进专职体育教师,有计划、分阶段逐渐配齐体育教师。
4.分层、有序地对兼职体育教师实行转岗培训;
针对农村中学教师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门类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力上台阶培训,面向农村,在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培养足够数量的、能胜任农村中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要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全员培训,其次要切实把好新师资培训的教学入门关,逐步提高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三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和培训进修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转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业务水平。四是建立上岗后的再培训制度,每个学校配备1-2名体育专职教师,注重培养和锻炼体育兼职教师;充分调动学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开展体育教研活动;落实各项具体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发现问题时注意工作方法,尽可能从实际出发,为体育教师争取和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总之,在对山区农村中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培训策略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探索山区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思路,促使兼教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65-69.
[2] 王光生.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策.体育教学,2010.8,月刊总第149期:55
[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韩英灵.苏北农村学校体育师资与课时开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江苏:首届体育特级教师论坛专稿-11,201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