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历史教学模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1491 日期:2024-03-22 来源:论文网
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增添了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做到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形象直观,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和知识。而还原历史事实是历史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利用信息技术重现历史事实,突破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事件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是靠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利用挂图、插图等方式帮助学生认知,但这些手段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不能具体真切地了解历史,只能靠死记硬背,一切跟着背诵走。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落后、枯燥无味,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好解决的问题,为历史教学突破重难点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于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最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让学生牢记所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我在教《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用多媒体播放香港澳门回归仪式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谈谈假若当时自己在现场会有什么感受,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香港和澳门主权的回归说明了什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初步养成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我在教《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积极进行拓展性思维,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要改变旧中国这种贫穷落后的局面,单靠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行的,必须想法改变旧中国的制度。这样,不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促使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地理位置、交通路线
  讲授历史战争过程时,战役的发展从甲地到乙地,再从乙地到丙地,如果单靠教师的阐述会十分辛苦,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若利用多媒体教学,插入动态的战争示意图,把历史战争的路线、场面都模拟出来,会收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讲述《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路线示意图时,只要一按鼠标,红军行军的路线就可以动态地展示出来,并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图片或视频展示出来,可恰到好处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直观地再现了历史场景和战争场所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人物
  对历史人物,学生认识通常非常模糊,怎样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在脑海中栩栩如生呢?光凭老师的讲解肯定不行,因为学生的思维只是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与视觉、触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没有观察、缺乏想象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这就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例如学习《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把左宗棠与李鸿章“海防”、“塞防”的精彩辩论展现给学生,把左宗棠指挥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的英明指挥展现给学生,把左宗棠让士兵抬棺前往哈密的壮举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眼中的左宗棠就有血有肉,也能扎扎实实地记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并对历史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文物
  历史文物愈久远,相应地也愈珍贵。人们也很难看到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但这些文物的照片、视频我们能方便地看到,通过多媒体就可以让同学们认识了解。例如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向学生徐徐展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画卷中了解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城市的繁荣。学生在欣赏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寓教于乐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它能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势必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最佳手段。
  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记忆、理解和运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概念等知识的获取是通过记忆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对历史知识的牢固记忆,理解和运用就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记忆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情景的记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掌握历史史实,而且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快、记得牢,考试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历史知识问题,既能从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知识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