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出路在于美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9507 日期:2024-03-01 来源:论文网

关于语文教学出路在于美育关于语文教学出路在于美育

要: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教学需要美育,语文教材蕴育美育,教学过程实施美育。实践证明:语文的教学出路就在于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需要美育;蕴育美育;实施美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 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总之,语文与美育关系密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证明:语文的教学出路就在于美育。
  一、语文教学需要美育
  人类语言等是十分丰富的,反映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这些都能引起读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细致地品味大自然的 诗情画意,赏析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赏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美,领略不同风格的 语言美……一言以蔽之,让学生以审美的方式感受和认识世界,感染熏陶,潜移默化,从悦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们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心灵深处产生一 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人的思想精神产生质的飞跃,较好地达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标。
  语文的内容极为广博,存在着丰富而深刻的美,自然美、人情美、精神美、艺术美、语言美、风格美、结构美等等,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青年学 生感情丰富,易受感染,只要指导得法,效果会很理想的。每当年青人在学习中领略了一处风光,品味了一个意境,认识了一位典型人物,悟出了一条生活哲理,或 是明白了一点科学原理,都会感到一种愉快和满足,似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美的情操,丰富了思想,增长了才智,正如培根所说的,“读书足 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注重诱导学生时时体验到美,处处感受到美,悉心地鉴赏美,努力地创造美,毫无疑问,就一定会培养起学习 语文的浓厚兴趣,把“苦读”变为“乐读”,在赏心悦目中掌握语文知识,开拓视野,领略人类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精粹;语文教学将会象枯枝抽绿或锦上添花那样育 着生机和活力,展示出一幅灿烂的前景,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教材蕴育美育
   1.主题美。诗文何以能给人以美感呢?首先是它们有着鲜明而突出的主题,或歌颂某种精神,如记叙性作品,使人受到教益和感染;或阐述某个道理,如议论性文 章,让人受到启迪;或说明某种事物或事理,如说明性文章,使人增加了知识。这也是一种功用,而功用是能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而产生美感的。例如散文诗《海 燕》,通过描写在狂风巨浪、乌云压顶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的海燕,歌颂了革命者渴望战斗,英勇无畏的精神,抒发的那份豪情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2.人物美。
  记叙作品的主题是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体现的,在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作品中,作家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而 呼之欲出,如未觉悟的阿Q、忠贞的刘兰芝、勇敢的刘和珍、不屈的窦娥等。同时,作品中还表现出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同志情、朋友情、夫妻情、师生情、父 子情、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的赏析深入认识生活的美,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
  3.环境美。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先谈自然艺术美,这是指作家笔下经过艺术化的自然景物,从不同角度看,它们各具特色,如动态美、静态美、色彩 美、立体美、想象美等等。如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里是以流泉的动来衬画面的静,以流泉的声衬环境的静,而且色彩分明,有月的银白、松 的墨绿,还有想象中树的倩影(黑)、天的黛青和石的各种颜色,这些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幽静图景。语言朴素自然,流露作者隐居生活的恬适之 情。体现着一种含蓄的美。
  4.语言艺术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诗文的语言艺术风格多姿多彩,极富于表现力,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幽默美,词约而意丰的凝炼美,近乎白描的相互自然美,色彩缤纷的华 丽丰富美,各有千秋的变换句式美,颇具魅力的修辞艺术美,还有准确严谨美和音乐节奏美等不胜枚举。作家为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呕心沥血地炼字、炼句、炼 意,立誓“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是“为求一字稳,耐得丰宵寒”,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时,切不可孤立地进行,而是要看它如何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思想 和内容。
   5.作品结构美。
  (1)完整和谐美。这是指文章各部分相对齐备,内部巧妙的联系和外部得体的组合,共同表现主题,体现着作者完整的思路。同时各部分的分量比重恰当,能有效地表现内容,如,行文中详略得体,首尾呼应,体现出匀称和谐的整体美。
  (2)结构流畅美。这是指结构上的连贯性,即思路清晰、文脉贯通,起、承、转、合自然圆润。如朱自清的《绿》始终贯穿着对“绿”的赞美,文意顺畅,有行云流水之美。
  (3)逻辑严谨美。这说的是文章结构中内在联系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实施美育
  每篇课文都是美的对象,蕴含着多种美的因素。文学作品蕴含形象美、意境美。如《石榴》课文描绘石榴不同部位的形态色泽,“枝干”像梅树那样奇 崛,“叶片”像杨柳那样清新,初期的花骨朵呈小茄形,花萼四裂后的花朵像红玛瑙琢成且插上了花的花瓶儿,单瓣花的“花瓶儿”先是像希腊式的安普刺,后是像 中国殷周时期的金罍,果实斑驳的外皮如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果实成熟开裂则“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运用了类比、比喻和拟人手法使石榴的外 形象生动、美妙绝仑。然而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 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因而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 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由石榴的形象,想象出它的风格,再想到人的风格。这种由树及人,由人及树,反复出现,互相关联,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体现了意境美和哲理美,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语文美,文章过渡自然,由景入情,由情到意,层层照应,又体现了结构的整体美。又如《散步》课文开头很美,美在 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有诗意的镜头。美在文中对春景的生动描写,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美在“小家伙”的话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美在用生活的细 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结尾段的最后一句话。教学过程实施美育就要挖掘教材中 牵动着学生进入用词生动的句段、句式精美的句段、词格丰富的句段、描写细腻的句段、情感丰富的句段、意蕴深刻的句段,师生共同品味深藏于语言文字中的蕴含 与奥妙。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美育,美育也需要语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寻找到精神家园,放飞自已的梦想正式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范冬岩.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中小学教材教法,2004.(6).
  【2】曹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0.(10)
  【3】蔡仪《新美学》[M]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9-0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