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发现,计算机教学有其独到的优势,为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教学成绩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影响下,也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消极后果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加强德育渗透是当务之急。
一、培养学生爱机守纪的良好素质
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其不良行为往往表现在:(1)对硬件的损害。如好奇心驱使学生尝试拆下鼠标的轨迹球做玩具,或用手在显示器上指指画画弄伤显示屏。少部分学生经常性地非法关机会损坏硬盘,也有学生经常将垃圾遗弃在机房,破坏机房的使用环境等。(2)对软件的破坏。如少数同学随意删除各种软件,或随意使用染毒软盘,或随意修改甚至删除他人的作品等。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检查电脑设备是否有损坏,要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要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当计算机关闭结束还需要把键盘、鼠标和凳子等归回到正确的位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做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二、与教材紧密结合,让学生知道微机使用道德
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如现在的学生对“黑客”这一角色已经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对黑客是持着敬佩态度,如果教师能在讲计算机病毒时把黑客这一角色引用进来,并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角色的性质,非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道德的教育。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多方引导,让学生有网络道德素养
1.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
让中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
2. 培养学生的思想免疫力和道德自律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中的“垃圾”,合理利用电脑游戏。(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
3. 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利益的信息道德观念
让学生知道个人的信息活动应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原则,不随便在网上发布别人的隐私,信守社会公德,不损人利己。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四、培养分工中的协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日益紧密。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课堂上教师布置较复杂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解答问题。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后,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五、高竞争中的成功意识
竞争,通常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自努力,分出高低优劣,从而推动事物发展的活动形式。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性活动。比如,举行电子板报比赛;举行打字比赛;设计艺术字比赛;情景、主题思想绘图竞赛,利用电子表格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把每次各自的考试成绩填入相关班级中,限时计算出各科的平均分及每位同学的总分,并提示学生可以从中查看自己成绩(名次的排序)是否又有所提高等。
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们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也就在其中逐步养成。
中学时代是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期,所以,在中学教育中,不但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渗透德育。计算机与学校德育的有效整合,是计算机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必然产物,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等特点。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德育气氛,使教育现代化进程成为全面育人的重要保证。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拓宽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窗口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