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五化”,促进学生学习
一 、教学情境“生活化”,满足学生求知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变的生动起来。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
如教学二下“统计”这节课一开始,老师从谈话引入学生平时参加运动会报名,老师如何做统计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必要性入手,创设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情境,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万红小学的同学想知道运动会的情况,能不能想办法统计一下?”引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从而迅速把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这样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引入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了趣味。
二、教学情境“活动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把教学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教学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应的方式,落实这一理念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只有让他们动手做,以“动”促“思”,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知识的情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四下“认识平行四边形”中,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开展游戏拼拼乐的活动,学生在用相同的几块三角板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充分动手动脑,进一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体会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兴趣盎然。
三、教学情境“生动化”,调动学生学习乐趣
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如此。
因此,把教材中的某些数学知识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者适当使用儿歌、顺口溜、谜语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使原来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和有意义。“生动化”的情境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这节课中,一开始我就创这样故事情境:一天,猫妈妈要小猫自己到外面去捉老鼠。告诉她到自己家的东边去,可是小猫不知道哪是东边,因此没有完成任务。接着让说一说,小花猫为什么没有完成任务? 以故事情景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从开始就被吸引住了,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方向,最后还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编儿歌“夕阳西下,面对太阳。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引发学生联想,帮助学生记忆。
四、教学情境“游戏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游戏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特别是在低中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运用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这节课中,在学生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具体情境中的东南西北以后,老师开展了“小小飞行员”的猜方向游戏,让学生蒙眼转,再告诉他面向的方向来猜出另外的三个方向,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在在趣味的游戏中中充分感受四个方向,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五、数学情境“艺术化”促进学生审美发展
教育家斯霞说过:“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有和审美糅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 小学数学的图形、计算等,将简洁的、逻辑的、创造的美蕴含其中。教学应重演应用数学初始阶段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通过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再现其教学内容之美。不断促进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从而为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如教学完“角的认识”,教者出示了一系列的世博园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在寻找角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创造,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美。再如二年级上册的“认识乘法”时,教者最后出示唐代著名诗人范仲淹的一首古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思考用哪个乘法算式?其意境十分优美,自然朴实,读起来琅琅上口,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的同事让学生领略到创造活动的新颖美和文字的生动美。
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设境(境即特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探究数学、活动数学、生活数学的绿洲。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