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内容提要:多媒体走进语文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网络化,实现21世纪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手段。然而,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多媒体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毕竟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黄金,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有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研究了多媒体和语文教学的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希抛砖引玉,能集广大语文教师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网络化、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语:多媒体 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多媒体走进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这给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必然趋势,可谓锐不可挡。多媒体走进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开阔学生的眼界;能够把声、象和文字结合起来,渲染艺术氛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可以让学生看到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总之,我们绝不可忽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力量,它是实现语文教学网络化,实现21世纪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手段。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黄金,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有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对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先天不足。
人类的知识依赖口耳相传数千年,人类的语言能够“用变化无穷的语言,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语文学科中传统教学的作用至今无法被其他媒体所取代。这就注定了多媒体走进语文教学就带着先天不足。
(一)不利于学生的精品细读。
学习语文不仅需要广泛阅读,更需要精品细读。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章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非精品细读无以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美;非精品细读无以理解文学作品深邃的思想;非精品细读无以领略作品艺术的高超。但多媒体利用声、象和有关文字给了学生太多的启示,学生往往不用细读课文就已经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多媒体的课件一般容量都很大,学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悟读课文,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怎能取代披文入情的体味?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学生课前或课后可以品读课文。但这只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么一个时代,这么自觉的学生毕竟太少了。快餐文化的影响相信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有诸多的感慨。
(二)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文的学习,其任务之一就是语言的学习,语言的习得,很大程度上靠认知主体对语言的感悟,即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灵敏感觉,即一种对语言细致区分的能力。一般语体文的阅读理解,都需要有语感。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说,都是强调一个“语感”。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无声无息,专心致志;有的老师喜欢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读,目无旁物,心无杂念:这些教师追求的都是让学生全身心地融于文章字句中的至纯至美的情境。事实也是这样,语言的习得,语感的增强最有效。语感培养的途径有二:一是向生活学习,一是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后者。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无法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声、象无法替代文字给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而学生的语感正是在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觉中逐步发展、不断提高的。以声、象、文字为主的多媒体课件是制作者对课文的再创造,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是被动地欣赏由课文转化而来的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这都阻塞了品味语言的路,怎会利于语感的培养?
(三)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习语文需要想象,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纵观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没有不强调想象的。因为想象的妙处就在于主体思维与事物的形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能动创造作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通过想象,作品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更加鲜明、更加丰满。虽然多媒体从形、声、色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更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但它统一的展示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同时,课件是教师制作的,它属于对课本的再创造,学生不仅被动接受,而且是对再创造的被动接受。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对课本的赏析和理解无法替代学生自己。况且,文字是一种有着无比巨大想象空间的独特艺术,这种想象空间,是任何视觉的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另外,制作好的课件里面的解说都是固定的,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语文教学使用的是活的语言,对同一问题它可以有许多表达方式,这都会限制学生思维发展。
(四)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多媒体一般以课件的形式走进语文课堂,它包含众多的链接和交互,拥有很多的音响和丰富多彩的画面,容量极大,学生很容易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时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
我在多次听多媒体语文教学观摩课时有这样的感觉:当出现美丽的画面或动听的声音时,学生会发出美的惊叹,然而他们徜徉其中时,却忽略了这些东西与课本的关系,而只是单纯地来欣赏,往往需要经老师提醒才回过神来,否则,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会在某个环节流连忘返,而教师却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因而可能会出现教师讲得很投入,课件制作的也很精彩,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曾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同样一篇课文,用10分钟时间预习,一个班级是借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图象,边听课文录音,同时还有课文文字的滚动出现;另一个班级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0分钟过后,检测发现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后者比前者好得多。的确如此,要预习一段文字,既要看画面,又要看文字,还要听录音,大脑能反映得过来吗?
二、教师没有摆正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呈现出诸多误区。
在信息技术高超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无疑成了宠儿,在某些专家和评委的眼里,无多媒体就不能成其为优质课。于是乎,评比课、观摩课都成了多媒体的天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气候影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走进了很多的误区。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一)舍本逐末,背离教学基本规律。
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知过程,它要求教师遵循以认知教材为基础的规律,通过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知语文教材,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笔者观摩到的许多语文多媒体课违背了教学规律,淡化教材甚至脱离教材,不是解读品析课文而是炫耀电教手段,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使语文教学的意义丧失殆尽。
(二)削足适履,无法产生预期效果。
应该看到,虽然市场上有不少教学软件,不少学校的电教设施也很齐全,但软件、硬件不适用的情况却很普遍。从软件方面看,目前市场上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绝大多数采用自学辅导、练习检测的模式只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使用,并不适合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合课堂教学模式的商业软件很难出现,即使有也只能是别人的。一些教师在需要使用多媒体手段时就只能借用现存的多媒体课件,按照别人的设计来讲课,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捉襟见肘、受制于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硬件方面看,硬件不合作也是常有的事。笔者曾上过一节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研讨课。课上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技术人员奋战半个多小时也未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研讨课又不能取消。这样,只能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上课,结果该投影机投影出来的视频画面模糊不清,该播放声音时声音时有时无,不仅没有发挥媒体应有的效果,反而画虎类犬,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三)饥不择食,随意引用视听材料。
有的教师是为了在优质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是因为“圣命难违”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于是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上。其实,多媒体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种不管教学效果,盲目追求视听效果的做法难免让人哭笑不得。有位教师撰文介绍自己讲鲁迅的小说《故乡》:教学中首先是播放费翔演唱的歌曲《故乡的云》,然后吟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美其名曰:唤起学生对故乡的美好感情。事实上,《故乡的云》抒发的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饱经风霜、一无所获的情形下回到故乡的伤感之情;而小说《故乡》是要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感受,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零,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从而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它们除了“故乡”二字是相同的,思想内容毫无关联。这样使用媒体,必然把学生的思路导向别处,既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故乡》的主题,更不能提高学生关于小说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其实,语文多媒体课件中这样牵强附会、随意引用视听材料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心灵交流的空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语文教学这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因此,语文教学就不只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心灵交流过程。在我听到的许多多媒体语文课中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师生心灵交流的空间,而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呆板的、冷漠的人机对话。人机对话是呆板的、冷漠的。而人类的认知活动是需要情感的交流,需要期待、需要激励。特别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人机对话只是“是”和“非”两个答案。而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就不同了,如果回答不对还可以启发、激励、指点迷津,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信息筛选过程中,理出问题的头绪,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答案不尽完美,学生还可以继续思考,老师还可以不断地激励,随即点拨,适时诱导,直至完成问题的思考过程,找到问题的答案,感悟思考问题的规律,完成思维训练。实际上,课堂教学中对答案的追求只是表,而寻找答案的过程才是本,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一点正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忽略的。教学过程中的心灵交流是弥足珍贵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一次会心的笑意,一次微微的颔首,都是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讲解、点拨、诱导产生共鸣后的结果,也是学生的思维训练有所成功的表现。
目前,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多媒体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毕竟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新事物,多媒体语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在开拓这一新领域时所必须共同解决的。我们也希望集广大语文教师的集体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使大家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模式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能够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语文教学网络化、现代化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管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