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视课堂教学语言
一、课堂语言要注重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最起码要求。《向沙漠进军》文中写道:“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这里,形容词“主要”修饰、限制主语“武器”提示了水对治沙的重要意义,再用副词“最”修饰“主要”,进一步突出水在沙漠地区的特殊功用、地位。所以下句紧接着写道“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要有充足的水份。要向沙漠进军,取得彻底的胜利,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以、“充足”一词来证明治沙所需的水量之大,强调治沙与寻找水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指明了彻底征服沙漠的必备条件。要使学生语言准确,做到明了、清晰、有条理,必须在备课时,对教材理解透彻、思路清晰,这样讲课时才能做到语言准确,不说废话,言简意赅,用最简炼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教师上课应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
鲁讯在《故乡》中最后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生对这一哲理性警句,往往不能一下子理解,教学时抓住“路”和“希望”的关系问学生:鲁讯先生在这里说的‘路’只简单地指地上的路吗?它比喻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不,‘它’,比喻的是人生之路,社会之路。”教师再进一步追问:“‘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又说明了什么?”通过思考,学生又可以认识到:希望是靠人们的共同奋斗,勇于实践才得以实现的。这种启发性的语言,学生思考后有所发现。沿着教师语言逻辑和思维顺序,一步步地探求真理,寻求答案,获得真知,从而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力。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有情趣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情深意切,真挚动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的“情理”,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事,把内心的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知识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语言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注重语言教学,做到科学、启发、情趣的统一,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