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招后农村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建议
1.数学教材原因。初中的数学教材是通俗具体的,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个新知识点的引入,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我们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那些在高中学习经常用到的知识,如对数,二次不等式及斜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初中教材浅、少、易。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会很抽象,要求严格的证明,逻辑强,教材叙述也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并且习题的类型比较多,解体的技巧,灵活多变,计算比较复杂。
2.教学方法的差异,虽经两个多月的学习,还未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仍为多数,这是令人十分担忧的,他们认为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能独立思考的人只有七分之一,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很多,希望老师能像初中老师一样对概念层层解剥,沿老师设好的台阶轻松上去,缺乏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3.学生自身的原因。这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的原因,许多学生原来在班级里成绩是数一数二的,所以竞争意识不够强,思想开始松懈,还有些脑袋特别聪明的同学,把初中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以为自己在初一、初二不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发奋学习一段时间也能考上理想的高中,而且有的还是重点中学,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个醒,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这样的学生碰到的太多了,到了最后还要去读高四。第二个是学法的原因。初中的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初中这样的学法,学生把数学也学成像记忆的学科,把方法记住、背住就能考130分、140分了,学生还会习惯地围着老师跑,不能独立地思考。而到了高中,内容多,时间少,老师不可能把题目讲得太细。只能选一些典型性的,很多同学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高中要求大家能够举一反三。刚入学的话,我们的学法马上变,继续按照原来的学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改以后,高中初中的知识哪些脱钩的,衔接工作没做好,这也是高中数学学不好的原因。
我们高中数学教师要努力探寻一种能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顺利过渡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积极反应、课后总结复习,进行自我消化。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创设问题的现实情境——设问质疑,探究新知——应用举例,深化新知——巩固练习,评价反馈——自我小结,反思提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促进学生顺利渡过“磨合期”
高一新生,从原来各自熟悉的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环境,受角色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课程难度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会对所处的环境感到不适应,教师应该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这就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指导学生制定短期与长期的学习计划,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做好(单元)系统小结复习,培养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养成阅读数学报刊和数学资料的习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四、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