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再造想象。对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补充,使作品变无形为有形、变平面为立体、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作品的语言,有意识、有目的地点染作品的情境,让它再现于读者面前,触发学生的想象。如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唯余莽莽”等描写加以点拨,使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北国雪景跃然纸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有一种轻松、舒展、优美、豪放之感,能促发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以点染这把钥匙,来启动学生的想象之锁,学生自然面然地就会体味到文章的主旨所在。二是正确引导,驱遣想象。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应把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中去,来驱遣学生的想象,设身处地,以人度物,推己及人,以体验其情、欣赏其景、领悟其理,从而发掘不尽之意。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在有意无意间为教师、教材所驱遣,达到训练想象力的目的。三是巧用类比,产生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展现的生活画面,教师可运用与作品相类似的生活或事件,引起学生的联想,产生丰富的想象。总之,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良好基地,作家选材严、挖掘深,我们就引导学生从“小”想到“大”、由“近”想到“远”;作家做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我们就引导学生从“言已尽”而想到“意无穷”。
其次,追根索源,探求作者的想象力。想象在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完成研究和选材的过程,按自己的想象意图和审美理想,把分散而有关的人物、事件缀合起来,把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加进去,进而提炼加工,构成了一幅幅新的画面,产生了一个个新的形象。创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我们探求作者如何从生活基地起飞,运用联想展开想象,是为了善想会想,启发学生既要展开想象的翼翅,又不能信马由缰、漫无边际;既要让他们扩大想象的范围——天地人间、古今中外,又要基于现实、源于生活,使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敏锐而合乎规律。
二、跳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首先,根据原作的主题、故事情节展开联想,加以想象,发展新的故事情节。如《项链》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告诉路瓦栽夫人当年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文章便戛然而止,由此便可推进一步,引导学生由原情节的结尾发挥想象来发展新的故事情节:根据路瓦栽夫人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当她得知自己付出十年艰辛竟是为一串假项链作赔偿时,她会怎样呢?
其次,通过作文,发挥想象,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总之,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想象,使荷塘上光与影和谐的旋律犹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由于想象,使一千名读者面前闪现出一千个哈姆莱特;由于想象,使麦哲伦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环球航行。然而,要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效,还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只要我们刻意留心,学生的想象能力必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