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700 日期:2024-02-15 来源:论文网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尤其在初一下学期到初二上学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学困生也大大增加。学困生的增加不仅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对学困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也造成负面影响。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怎样转化学困生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比较大,学生的自我学习相对增加。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而有的学生适应性差,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 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产生学困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学生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时期,没有及时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并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学困生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弃学。因此,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我不仅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这些人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我就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 注重情感的教育。在平时,我做到对待学困生爱护有加,当他们有所成绩时,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通过实践证明只要这些学生接受某学科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这个学科的积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