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学——教学《新课标》的体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605 日期:2024-02-15 来源:论文网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利的,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一、二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例如,人教版第二册教材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上、下、左、右》一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辨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教师:“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教师:“嘴巴上面有什么”?
  学生指出并回答:“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教师:“我们习惯用哪只手写字,吃饭?”
  教师: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大家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左手和右手做哪些事情?(学生举例)
  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大家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学生汇报)
  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上、下、左、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师:“开学了,同学们要用铅笔、尺子、橡皮、算数本等学习用品,我们一起去超市买吧!”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知识需要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例如,人教版的第四册第八单元《统计》这一内容,我设计了“称体重”的实践活动。
  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过几次?
  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汇报各自的体重) 现在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学生分组称体重,自己收集、整理这些数据完成统计图、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教学时,我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要促使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暇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