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能在美术教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使学生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他们的情感律动,给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笔者就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绘画的火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启发绘画灵感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新思维 客观评价
美术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能在美术教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使学生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他们的情感律动,给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而且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审美观和小肌肉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绘画的火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启发绘画灵感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走进心里,激发兴趣
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学生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与文化、戏剧、舞蹈、绘画、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及启发。就因这一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这些根本就没有兴趣,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还是来自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作为老师,便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自己能行的一面。
例如在高一新生中开展“献给教师节”小报评比活动,不限内容,不限形式,让每个学生自我发挥,展示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其目的不在于区别谁能力的高低,而注重参与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作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极力肯定她的优点。这样就使学生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美术方面的兴趣。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个有心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积累创作素材。当学生有把自己的感知的东西想急切表现出来的欲望时,学生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展开想像,自我创造
想象也叫想像。它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在这里解释“想象”一词呢?因为当今社会中,青年人、成年人都逐渐失去了想象能力,而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也面临失去想象能力的威胁。现在的孩子迫于教师与学校的应试教育,迫于繁重的作业,迫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更迫于社会生存的激烈竞争;他们被迫远离娱乐,远离电影与电视,远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报刊;不是老师与父母,就是自己把自己牢牢的禁锢在教室中、书房里。孩子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挥动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的那双稚嫩的翅膀还没有发育成熟就被斩断了。
美术课作为一门相对直观形象的学科,实际上处处都强调了学生的想象力之重要。如果离开了学生的想象力,那么美术学习将变得死板枯燥了。在学习中,如果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模仿式教学,培养的顶多是学生模仿能力,而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了。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以下作用:一方面,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个人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是一定可以想尽各种办法来干好这件事的;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被充分激发,那他的学习过程将充满了动力、充满了快乐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叫创新思维。它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能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必须有创造性的想象的参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培养学生,就是要承认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天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作能力等等都不同。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创新的机会,挖掘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潜力,因势利导的加以引导。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学生先想再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欣赏评价客观、公正
评价学生作品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要根据现在的多元标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体现美术的基本特征,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完成美术教学的美育任务。
1.作业修改要适度
美术作业与其他科目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既不能大笔一挥,判个等级定个分数,也不能按照老师的主观意图,对学生的作品大作“手术”。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得到的知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下一步学习将不知所措,难以独立完成作业,更谈不上创作,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技能和兴趣地发展。因此,教师在修改作业时,力求做到“画龙点睛”,不可修改过多。
2.评语说明要具体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生作品旁可以写一些具体确切的评语,这样做是对平时作业修改的必要补充。建议教师少用“较好”、“认真”、“有进步”、“你真棒”等笼统的语言,更不能使用一些挖苦讽刺的话,甚至粗暴的将不理想的学生作品毁弃。要根据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写一些建议性的语言。
3.适时举行展览
定期或逢节日和重大活动,把优秀的或进步快的学生作品以专栏形式展出,并认真组织评奖,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这样可以起到鼓励先进,带动后劲,互相学习力争上进的作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启发绘画灵感 提高美术热情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