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格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 渗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纵观国际教育,很多国家都在进行适应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社会赋予历史学科具有特色的教育意义。人格就是一种财富,它是人的良好意愿和尊严的财富。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投资——这虽然不能直接在物质方面变得富有,但是,孩子们可以从赢得的尊敬和荣誉中得到回报。无论是东方的圣人,还是西方的哲人,都十分重视人格,有了这种人格的力量,就可以战胜困难,抵御邪恶,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留下一串光辉的足迹。历史新课程旨在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即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赋予学生发展的潜力。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对人格培养体会。
一、理解课程标准,树立发展观念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1、发挥教师榜样,影响学生人格
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讲文明语、说普通话、做文明人;诚实、谦虚、认真、宽容等。
在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可使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掌握;同时幽默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2、提供民主环境,注重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生愿意同老师交朋友,就容易相信其传授之“道”。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合作,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尊重、民主、自由、公开、宽容、鼓励和帮助的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敞开、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共享知识与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获得整体的精神世界的重建。要求教师用“心”施教,把育人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资源优势,进行美德教育、人格教育、真正体现教育的核心功能。教师只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尽心尽力地培养好学生。
二、挖掘历史素材,加强人格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新课程充分发掘了历史上那些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的名人言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则”,几千年来,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不惜以身报国。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立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努力;周恩来同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事迹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三、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学习激情
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与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1、传唱革命歌曲,感受情感体验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完成教学的保证。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也为情感教育打开方便之门。适当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发挥的空间开阔,对于开发思维和情感培养大有裨益。例如学习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抗战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们搜集了大量,如《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等等,开展了一次抗日内容歌曲演唱比赛活动中。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昂的爱国热情,用他们的歌声唱出亡国的悲愤,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在情感体验中才能训练思维、成长智慧。
2、查阅历史资料,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运用,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等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发挥自身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