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范 艺高为师——谈语文课堂气氛的提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427 日期:2024-02-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许多课堂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大多数教师也并没有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从学生一面来说,好像他们也接受了被动听课的方式,不愿意表现自己。但实际上是有些学生过重心理负担,怕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出丑,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课堂的气氛也就不可能活跃。
关键词:课堂气氛;活跃;方略
  一、教师要当好微笑大师
  教师面带微笑,学生更容易亲近。微笑如一缕阳光,可以拨开心的阴霾;如一缕春风,可以慰藉心的荒漠。老师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容易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亲近。可以使得课堂氛围轻松、和谐。哪怕那天老师心情不好,但是当你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时,就得抛下烦恼,将微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二、教师要当好的语言大师
  1.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
  2.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诗化语言。于漪老师就说过:“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地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在执教一些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该锤炼我们的授课语言,让学生于老师诗化的语言中感受文章的优美。
  三、教师要当好课堂组织大师
  1.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景教学
  用有关课文的实物和配乐朗诵课外等内容,为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视听结合的背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马上使学生充满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他们积极配合我的教学活动,对于我的提问他们都积极回答,而且他们都很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大家讨论解决。整个课堂马上活跃起来,课堂气氛显得那么活跃,那么轻松,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为课堂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
  对于 语文课一些诗歌、散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用音乐朗诵和合适地配乐朗诵配合课堂教学进行讲读。这样的处理,使得学生有亲临其境的而感觉,效果非常好。
  四、教师要做好师生互动大师
  1.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热情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中学生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只有有了热情的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在课堂上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语文教师最好的办法是以“主导”者的身份,用“鼓励、表扬”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受鼓励、被表扬次数越多的学生,思想越活跃,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越高,进步也越快。
与之相反,不当的批评,在课堂教学中如一把“利剑”,很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成为浇灭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盆冷水”。
  2.适当的课堂提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同样体会到,考虑不周到,不切实际,轻率随意提出的一些问题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教学效果不好,并非都是学生“笨”造成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出在教师身上: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想当然”来盲目设计问题,缺乏对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掌握,缺乏科学性,不是太过简单,就是无法完成,激励作用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无法调动起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兴趣
  中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老师因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如我在开展课本剧排练时,我和学生一起扮演剧种角色,在演出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同时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感触,这样一节课里学生的热情始终高涨。既解决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的。
  4.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
  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的人文优势调控好课堂气氛。最好利用课本剧的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课本剧,自己排练课本剧。并采用话剧形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要求了解人物的性格,模仿他们的声音,学生们表演的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运用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达到了熟悉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的目的。
  5.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教师不应该一棍子打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
  当然,“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语文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这决不是简单的“一桶水”和“半桶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自觉性,师与生的关系便融洽了,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正是教者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课堂情境。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