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学生因其研究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对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去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将文化与人文精神融入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倡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实现外语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research and service object, the requirement to medical students is higher.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have what qualiti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edical, which has become a needed research subje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culture and the humanities spirit into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dvocates to improve students’ culture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in language teaching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关键词: 语言教学;文化;人文素质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culture; humanistic quality
1 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医学生在中学阶段就主攻数理化,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进入医学院校后,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无多大长进,究其原因,除了学校过重的医学专业和相关自然科学课程与过少的人文科学课程设置的比例严重失调以外,还由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因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把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看作纯粹的自然人、生物人,疾病仅是人体器官的生物学改变,医生的职责只是以技术手段对机体作药物或手术治疗,这种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社会、环境、心理、精神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于是人的热爱、尊重、抚慰、关心等人文范畴的内容显得无足轻重。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人文素质的浸润与引导,其结果是政治敏感性不强,缺乏朝气和时代气息,功利主义、自我中心主义较强,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薄弱,人文素质较差,因而医学毕业生认识、理解、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
2 医学生人文素质与一般人文素质的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应包括文化历史知识、价值观、道德心理倾向和道德责任感、行为态度与习惯、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交往素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除此之外还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结合医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特殊要求,使医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逐步积累临床经验的同时,形成符合未来职业特色的人文素质。因此,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素质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在内涵上既相互交叉又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上。
3 加强外语文化教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外语以其很强的人文性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是熟习一种新的民族文化、习得语言中所蕴藏的文化财富的过程。具体就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外国文化,可使文化学习促进思维方式的拓展、价值观念的重组和人格结构的重塑、审美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文化本质特征,培养其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以促成自身在待人接物、行为态度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3.1 文化学习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为彼此提供参考和借鉴,可使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汲取和滋养。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应按照文学创作的特点去审查作品,历史、公正地去评定作品的思想价值,从而使学生反观自身文化,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
3.3 文化学习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文学作品蕴含着俄罗斯民族丰富的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教师分析语言现象并不仅仅为了帮助学生排除难点,还应通过分析挖掘作品的美学价值,培养医学生的美学素养,提高其审美品位。在进行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敏感点用自己的切身感受点拨学生的心灵,再通过启发诱导,挖掘细节,使学生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语言的独特风格,以激情激发激情。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状态的描写。在解释词汇时,应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的整体塑造去看待单个词汇所发挥的独特功能,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美学价值。
4 外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效果
在医学模式与医德观念更新的今天,增强医生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人文关怀势在必行。多年来,我们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外语这一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养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使其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一方面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体验人的功能价值,确立人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关注人性的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得以提高。也必将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未来的医疗行为中得到更高层次地体现,因为只有在医学实践活动中对人实施人性关怀,用崇高的医疗实践提升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才能成为人类医学。
参考文献
[1]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崔相录.素质教育实施方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梁庸.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林永希.人文素质.人格.人文精神[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4):80-82.
[5]姚君伟,张向阳,张伊娜.跨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