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更新教育观念,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就是必须摆脱以往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克服那种“轻德育、重智育”的错误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重点。创新意识的教学观念,应贯穿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从而让学生充满好奇地投入学习。在教学环节之间也要衔接自如,让学生一环扣一环、津津有味地学习下去,从而获得意外的惊喜和进步。在结尾时,应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思考的余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正确定位好坏的评价标准,成绩好坏不能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考试时十道题都对了,但答案都很一般,不能得满分;如果有一道题答得有创见,虽然其它题答得不好,也可以得满分。”在今年的中考综合文科试卷中,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例如在第20题的第3小题中,参考答案有这样的评分说明:只要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符,即可给分;若考生回答基本完整,又有创意,经学科评卷组长同意,可在本题分值上酌情加1-2分,表明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意识。
二、减轻学生负担,开阔创造空间
教育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抑制创新意识。如果还是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那么学生整日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创造?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下解脱出来,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如此,“减负”还要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并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之后,才能自主地学习,才能扩展思维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进一步强化学习的动力。
三、坚持问题教学,进行自主学习
不断地提出新奇的问题,才能具有创新意识。好奇与探索是人的天性,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不注意鼓励,甚至会挫伤、抑制学生的好问心理。由于问题意识的丧失,学生越来越服从于老师与课本,越来越乐于接受现成的、无需思考的答案,从而扼杀、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渠道,所以要使问题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活动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还应以问题为终结,从而使学生感到仍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例如:在讲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时,首先讲解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从来没有平息过。让学生自己解决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举一反三,通过自主学习,便理能解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进一步得出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上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讲各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时,可让学生从生产关系的三因素出发,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在讲社会发展史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原理这把钥匙,再自主学习,那么社会主义为什么终究会代替资本主义这个重难点,便不难理解和掌握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