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改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7039 日期:2024-02-10 来源:论文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努力探索和发现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相当多的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运用现代媒体等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不是相互独立的三块,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分成三大环节去逐一完成,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只不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外显的,是每一节课、每个教学单元必须完成和掌握的外显知识技能与学习目标,是可以传授和检测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不可以量化的长期效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三维目标不是每一节体育课都要均衡呈现,而是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去整合,去有机渗透,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将体育游戏有选择性地推进课堂
游戏活动是体育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体验、心智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未能把握游戏的分寸,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过多的游戏活动,在一堂课上,少则二三个,多则四五个,甚至把体育课变成了“游艺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然而,实质上很多游戏跟课时的技能目标毫无关系。所以,我们在设计游戏时,不但要围绕课程目标、技能目标进行,而且要有趣、有效、有意义,同时应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的能力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时间与分量。
三、分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分组合作与交流,给体育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但有些教师以为合作交流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凡上课就必须“分组、合作、探究、交流”,这是对课程理念的误解、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依本人看来,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要进一步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合作学习只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形式。
学习过程中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固然没有错,但对教师来讲更重要的是应该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而不是人为地将“自主、合作”套进每一堂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但是,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却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有些体育教师误解了自主学习的本意,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出现了过分地依从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的现象。其实质是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师生互动不能得到实现。要最优化地发挥教与学的基本功能,既要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要使体育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体育教师要教学生不知道的、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也就是说在学生最需要之时、最需要之处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迈上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设台阶、注入动力、奠定基础;由此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在体育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们,同时教师对“主体”和“主导”教育理念的认识要到位,对课堂上“主体”和“主导”两个方面的教学火候掌握要到位,对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到底有没有“思”、有没有“悟”要作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五、课堂激励性评价不等于多多益善
体育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体育新课程课堂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了。这是好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问题是,微笑、表扬、鼓励并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对学生明显错误的动作应予以否定,不能动辄表扬,值得表扬才表扬,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体育教师所表扬的是什么。其实,激励也好,批评也好,只要适时适度,都能恰到好处。
六、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恰如其分
多媒体可以增强动作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正确、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必将使其成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器”。但是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形式而形式,为手段而手段,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得不到展示,很多鲜活的视觉、直接的技能感受得不到体验。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现代教育手段就完全比传统教育手段优越。任何媒体的使用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果过分地依赖现代教育手段,会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削弱体育教学的应有价值。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遵循“用简不用繁,用易不用难”的原则,使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与体育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辅助于体育教学,而不应喧宾夺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