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生活的土壤
1、语文教学的外延是生活。好多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生活原型,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因考试棒的指挥,失去了应有的生活敏锐感。其实,只要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课内或课外的实际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突破了传统的讲课文的封闭性教学模式,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前我千方百计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资料,并发动学生收集,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短短的数天内,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资料,有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文学资料等。周末,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野外观察,了解家乡春天的特点,增加感性认识和体验。由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了广阔的认知背景和丰富的情感基础,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兴趣盎然,话语滔滔不绝,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2、语文教学方式更加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去学习语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深刻。改变以往教师一张嘴讲、学生两只耳朵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用心去体会和感悟,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1)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手脚动起来,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自主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身姿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上《盗草》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分组排练课本剧,每组准备好道具,配上音乐,学生分别扮演白素贞、小青、仙翁、仙童,通过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感悟课文人物的不同特点。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参加,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既是学习,又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精神的充分体现。
(2)多种形式创设生活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绘画、影视创作等手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学习《使至塞上》等古诗时,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作画,不仅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爱美情趣。
(3)让作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体现。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学生最害怕的也是写作文,可以说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事倍功半。只有让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如在学习写景类的作文时,事先让学生对要写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力求做到“五官开放”,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叙下来,然后再组织、加工、提炼,这样的作文才有物有情。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让语文教学直接为生活服务。现实生活中的通知、启事、请假条、申请、合同、新闻等,都是活生生的生活需要。语文教学可以直接为生活服务,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学习《我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时,我让学生给报社投稿。学生看到自己的稿件发表了,是那么的高兴,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是骤然提高。再如学习《邓稼先》时,我让学生给邓稼先写“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继而又给班级中有突出事迹的学生写感动班级、感动校园的颁奖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掌握了颁奖词的写法,训练了语言文字能力。在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让学生收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做比较,轻松地达到了不教自会的目的。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语文教学教得再好、再多,也只有每节课的40分钟,而生活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走路、吃饭、睡觉、说话,哪一样不是生活?哪一样不包含着语文教学的因素?所以,让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是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最有效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或运用语文。
2、在校园生活中系统学语文。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这些活动的“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学校生活与语文素养的培养实现了和谐与统一。
3、在社会生活中活学活用。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例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写家乡志;为家乡服装厂、酒厂等设计广告;调查分析总结家乡的某种精神和文化;设计特色城市发展规划等。
总之,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只有让语文教学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中,让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