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二、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要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三、关注学困生,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汇报时,要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这样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
四、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虽然有些“学困生”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方法。教师要逐渐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他们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去学习数学的能力,使他们慢慢地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驱使他们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思维,不断地展示自己、优化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转化数学“学困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