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在语文课堂绽放
关键词:激情;语文教师;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在一线奋斗多年的语文教师,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情感、最有趣味的学科,屡屡遭受学生的冷遇。上课时,教师规规矩矩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因而,学生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于是出现了“一提写作就头痛,一上考场就害怕”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就更不用谈什么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因而,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是学生喜欢的有激情的教师,其次语文教师要创设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只有两者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
一、成为有激情的语文教师
1.要热爱生活,有丰富的情感,广泛的爱好
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了解、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首先要有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怀有远大的理想,兴趣广泛,性格乐观、豁达,这些也应是语文教师的良好素质。同时,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使教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幽默风趣、反应机敏,对生活富有激情。广泛的爱好,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可以有更亲密的接触,更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热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小了,甚至没有了,也就成为了让学生喜欢的激情教师。
2.要有对教育、对学生深情的热爱
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活水。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赵谦翔等都有一段为走上讲台而执著追求的感人故事。他们也正是凭借着对语文教育满腔热忱的爱,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做出非凡的业绩。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这不能不说是她爱的表达与倾诉。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的点拨、引导。
3.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从容自如,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丰富的、超越所教学科范围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相关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教师的境界、眼光、思维乃至人格魅力才会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才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等,才会充满自信、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有了激情,可以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二、创设有激情的语文课堂
有了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创设激情语文课堂要注重些什么呢?
1.注重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更加突出。语文课堂特别需要感情的投入,需要氛围的渲染,需要情境的体验,需要心灵的沟通,以便创造出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效果的大小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营造教学气氛,创设语文情境,上课伊始就以种种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学生,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 成功的情境创设需要调动各种手段来实现。
我们的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例如导语的设计,这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导语可简可繁,简的三两句话即可,繁的成百上千言不多,它可以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也可是入情入理的诱导引发,视教学内容而定。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很注重导语的设计,他在讲授《〈论语〉六则》时就用了这样一段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
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学生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段导语既很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孔子的仰慕之情,对学习本文自然也就有了兴趣,同时,还能引发学生思考:孔子的思想之光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以什么启迪?这就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2.注重语言运用过程中的生动性、形象性
语言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而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而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特点,让它最大限度地为语文服务。中学课本中,一些教师的形象都是充满激情语言的典范,我们不妨借鉴:魏巍小学的老师蔡芸芝是“温柔和美丽的人”,“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使学生“直到现在”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背诵她教的诗。韩麦尔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三昧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是他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至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难以忘记。相对而言,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昏昏欲睡。这类教师应该从基本功练起,从朗诵入手,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教学。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而教师则由一个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语文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语文教师则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讨论商榷应该成为语文课堂师生交流的基本方式。学生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羞愧,教师也不必为偶尔讲错、读错而恼怒,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最具民主氛围的课堂。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学生可以赞同,可以反对,让他们各抒己见,给他们更多的创造空间。而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让学生因为个性的发展而更加喜欢语文课,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活跃、更有激情。
4.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情感经历,把语文局限在课堂里、书本上,使得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播的一切,因而对这门最具生活情趣、最有人情味的学科望而生畏。实际上,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门课程,它是学生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组成部分。所谓语文中的那些基本知识不过是对日常使用的语文的总结归纳罢了。因而,要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同学生的语文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学生们真实的生活,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他们各科的学习,他们的心灵世界,都是语文教学最鲜活的、最生动的资源,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然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笔者认为,这样充满激情的教师营造这样深入学生内心、调动学生热情的课堂,学生又怎能不喜欢呢?当然,充满激情的语文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怎样,都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热闹而忽略了语文课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
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激情,让学生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孙宏安,王德俊,王格奇.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Abstract: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idea, this paper raises the thought that how to make students like Chinese classroom and how to create passionate Chinese classroom,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creation of passionate classroom should be realized by Chinese teachers full of passion and throws some lights on how to become passionate teachers and how to create passionate classroom.
Key words: passion; Chines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