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高生在语文学习中常感到比较困难,特别是从2009 年开始使用新教材,这一问题
显得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从教学的角度寻求帮助学生
克服学习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职高生 学习语文 困难 对策
从2009 年秋季开始使用职高语文新教材,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语文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精神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的要求,其重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语文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职高生普遍感到语文难学,学不懂,提高困难。为此,结合笔者从事职高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的经验和体会,分析造成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
1.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许多学生不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形成了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的学习方式。今年使用的新教材,语文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语文书很好看,语文课也很好听,就是语文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语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语文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学习语文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语文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语文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语文学习动机是推动语文学习的直接动力。
大部分学生刚进入职高,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专业课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只学专业课就够了,语文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考试即行的想法。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语文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语文是不好学的。
4.初中基础差,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首先,现在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潜在的规律,初中毕业生中大多数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选择职高,自己严重缺乏信心。其次,相关课程如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语文知识理解的难度。
5.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
语文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语文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而教师却难舍旧的传统思维理念和教学方法,即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语文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 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而对职高生又要十分注重实际应用,以指导就业的实践,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语文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要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特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专业课程相关的语文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突显语文作为专业课辅助教材的重要性;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上同样一篇语文课文,计算机专业和电子电工专业就要准备不同的素材;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分层次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语文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新观念,要能推广学法指导,增强实践活动。
3.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1)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职高语文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除语文课本的字词及词语注释,最难的就是文言文的记忆。在解决职高学生的背诵难题时教师要讲究方法,如新教材第二册《劝学》一文最后一段,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依次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由此,也可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①正反对比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②正反对比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的语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③正反对比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的语句:“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依照这样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快速背好这段。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因此,当我们处理记忆性难点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2)理解性难点及其化解。理解性难点主要是课文内容及其思想性的解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解能力。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诵读法、比较法、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
(3)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新教材每个单元后面的情景口语、书面写作和语文实践这几个应用模块,我们应讲究应用障碍的针对性,要注重对具体场景的模拟和设计,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场景应变能力。语文学科应该是一门能够吸引学生去探索和思考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固然来自各个方面,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是可以消除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职高新课程学习语文之惑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