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课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生物学 实验教学 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另外,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实验。所以,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在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还在采用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强大阵容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压抑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新的教学形势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端正认识,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二、如何运用实验教学
1.运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相信学生能成功完成实验,也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从实验中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组织各种科普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环保的概念和意义,更加珍惜和爱护周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加快了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学生可以从中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