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中的文言文教学改革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54162 日期:2024-01-17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思想指导,基本上教师大包大揽,讲得过细。力求字字落实,滴水不漏,只注重老师主导作用,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探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知识的能力,也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文言文教学 改革
  
  如何使有着沉重积淀的文化传统文言文不再成为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老古董”呢?我觉得迫在眉睫的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现实中“满堂灌”充斥于课堂;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教学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极易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互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遏止学生的创作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一下。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观念,强调熟读
  文言文教学,“读”是重头戏。古人对读的要求有三:大声诵读;读得准确,一字不差;多读数遍,以至背诵。其目的是读到“上口”,能够记住,更好地理解。达到叶老所说“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的境界。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教学重在学,而不在教师的教。文言文教学,教学的主导作用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读。如开始阅读(预习)作品时,采取“注读”方式。指导学生为生字注音,为生词释义,分别给语调高低、快慢、轻重停顿,标上符号。导读时告诉学生怎么读,怎样理解,精读之处在哪里,同时也进行示范,对个别同学还采用领读法,照顾到点、面。将读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利用可以进行的现代教法和手段,创造性地运用课本知识,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在教学时,抓住教材中心,提出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让学生走出教室,放声朗读,或谈或议。对习惯性读音错误,通过重放录像带或磁带,让学生慢慢地感受、体会和模仿,进行强化性改正,还要防止读破词、破句等。通过反复的读、谈、议,发现文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字、词、句。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商讨,共同解决。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熟读,变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注入式为开放进取的教学模式,给师生一个宽松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教师要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师本身要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高度去认识文言文的教学。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要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好的途径。台湾国学泰斗南怀瑾先生就身体力行,积极呼吁倡导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苏州创办太湖大学堂,甚至多次在各类经济银行商界高层精英集会上亲自示范古典经文诵读,这在当代“快餐文学”流行的情况下,很有意义。再者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考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结构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发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学生文本,改革教法,着眼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要让文言诗文教学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教师改革教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牢牢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那种以“学生不懂”为由而“名正言顺”地“老师讲,学生听”的死气沉沉“满堂灌”的局面在也不应该继续下去了。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以至灵感的导演,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师生积极互动的崭新的课堂局面。为广大学生文言诗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文言诗文教学应以发展、增强学生文言诗文的自学能力为核心,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抿弃对课本中所选诗文依次单篇(首)讲授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孤立的单一模式固然能帮助学生读懂一篇(首),但其收获往往是零碎、无序的,也就难以记忆或转化为能力。文言诗文教学的整体性、大局观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并大力提倡。教师至少要对所教课本(最好是任教年级、年段)中的文言诗文有个全面、准确、深入的认识,对其中应落实的知识点、能力点心中有数,进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上下联系,左右呼应,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方面作出榜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掌握若干文言诗文的特殊规律,为提高自学能力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捕捉到“一条条鱼”的同时逐步编织起“鱼网”,并用这张“鱼网”自主地去捕捉更多更大的“鱼”。二是改变、纠正文言诗文教学中重内容讲述分析、轻方法介绍点拨的倾向。学之有法,引之有效,这是为实践所证明的学习途径,遗憾的是文言诗文教学每每被文字的疏通、内容的理解、结构的分析所淹没。其实大谬不然,因为方法被忽视,必然导致效率的低下、能力的不足。所以方法介绍与点拨应该在文言诗文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既包括结合具体诗文学习介绍诸如专用工具书的查检,注释的阅读要领,文言特殊词法、句法的归纳,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适应听梳理与训练,也应涉及我国千百年来总结、积累的诸多文言诗文学法,如韩愈的“钩言提要”、刘勰的“披文以懂”“瞻言见貌”、朱熹的“激疑释疑”等以及传统的“熟读成诵”“博约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等,从而使学生在学海中自主地击“浆”前进,以至扬“帆”远航。三是改变、扭转文言诗文教学囿于一隅、自成一家的局面。坚定地树立大语文观,使其不仅与现代语文,而且与其他学科充分地相互渗透、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在文言诗文学习中具备更高思维层次上的融会贯通能力,将自学能力推上新的台阶。
  总之,近年来文言诗文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了诸多令人鼓舞的积极信息,然后由于种种原因,文言诗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但不管采以何种具体有效方法教学,都应体现学生是主体,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熟读,讨论和辩论,激发兴趣,课外合理、恰当、科学地安排阅读指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教师从知识游戏中解脱出来,去专心致志的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