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9个方面的因素,而在所有因素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因素所致,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预防与化解对策。
1.引言
逆反心理是指外界环境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本体感官接受的域限,所产生的与一般人常态性质相反的厌恶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刘瑞平(1999)研究认为:“逆反心理的本质是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的有机统一。认知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情绪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行为是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三者比较情绪因素在逆反心理中起主导作用,通过某些方式它可控制认知和行为川。
逆反心理属于心理障碍范畴,目前在高校体育课中时有发生,如果教师不引起高度重视或事发后处理不当,极易形成逆反心理的升级和蔓延,人数增加,影响扩大,最终发展到集体罢课或集体联名上告事件的发生。因此,为保证体育教学质量,分析高校体育课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和排解逆反心理切实可行的办法,势在必行。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以湖南科技学院教育系、计算机系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80份,回收有效问卷956份。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得出各相关因子数据(见表1)。
访谈法:随机抽取了湖南科技学院教育系三个行政班共146人进行座谈访问,实地调查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收集整理学生意见。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和体育教学与学生逆反心理有关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3结果分析
通过采用上述办法对我校大二年级学生上体育课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9个方面的因子(见表1)。
(1)教师的教态简单粗暴,生硬凶残,冷酷无情,使学生感到畏惧恐怖,极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调查中这方面的反映最强烈,占76.3%。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差别过于明显,偏爱优生、蔑视差生,对差生处理不当或评价不公等,不仅使差生感到悲观失望产生反感情绪,而且使多数同班同学为抱不平而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发现这方面的因素占70.6%.
(3)教学管理不力,敷衍了事,课堂秩序混乱,组织纪律差,对自制力差生的评价处罚不当,让多数学生感到厌恶及反感,调查中这方面因素占69.1%。
(4)运动场地破烂不堪,体育器材设备残缺不全,环境和气候条件太差,也易引起学生厌烦和反感而产生逆反心理,调查中这方面因素占66.5%。
(5)教师的教法呆板、形式拘谨、对学生制约过多,管理过死而使学生没有宽松自由学习的空间,从而丧失学习信心而感到烦恼。
(6)教师语言表达不佳,陈词滥调,讲解不清,示范方式不当,时机不准,动作质量欠佳,让学生扫兴失望而影响情绪。
(7)教师不关爱亲近学生,不熟悉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师生关系不融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烦躁不安。
(8)教师衣冠不整,言行举止过于随便涣散,不检点,不拘小节,亦让学生感到心烦和反感。
(9)教学内容简单、陈旧、脱离学生实际,不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劲,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4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4.1提高教学艺术、融洽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关系,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得以体现,而主体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关键要看教师这个主导的导演艺术水平的高低。如果教师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不诚恳,不文明,不慎重,敷衍了事,简单粗暴,态度生硬,强词夺理,甚至冷酷凶残,训斥体罚,权势压人,用“考试不及格”威胁学生等,都将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对立情绪,师生关系难以融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真诚热情,善良友好,文明礼貌,谦逊诚恳,慎重检点,善良和蔼不怯懦,热情大方不做作,活泼开朗不轻浮,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4.2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进步。国外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正效应为教师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望和无微不至的师爱。在教学中,教师充满期望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感觉到老师在注意、关心、重视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自己决不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从提高自尊和自爱,增强勇气和自信,克服逆反心理。尤其是对后进生和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方法,少一点批评埋怨,少一点讽刺挖苦,少一点训斥体罚。
4.3教学内容合理搭配,教法形式多样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般对新教学内容和球类项目有兴趣,对复习或没难度的内容没兴趣,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趣味性,注意不同内容和新旧内容的合理搭配,难度适中,使学生变被动要我学为主动我想学要学,从“学会”转向“会学”。另外,也可运用“旧样新做”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从教学内容上也可以使课堂气氛得到适当的调整。
4.4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不厌其烦。兴趣能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条件。对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每一堂体育课。在课堂中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和色彩的渲染等形式,创设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且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把成功自信、微笑愉悦、严谨宽松带进课堂,把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到没有压力,让课堂充满民主、融洽的气氛,使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让他们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满足。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学生勤思、勤疑、多问、多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大胆地尝试和探索新的知识”。
4.5优化教学环境
体育场馆设施等教学环境的亮化美化,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在良好的环境中上课,能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大显身手的感觉,从而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鼓舞斗志,增强信心,提高练习效果。相反,如果器材设施残缺不全,场地破烂不堪,脏乱潮湿,周围环境嘈杂,就易使学生产生心烦不安及逆反心理,因此,任课教师应在课前将场地器材布置得焕然一新,可靠安全,优化教学环境。另外,高温、寒冷、风沙等因素,也能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逆反心理,也应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安排调节。
另外,教学练习中的运动负荷、练习密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体能消耗大,机体过早疲劳“吃不消”。过小练习提不起劲“吃不饱”,都容易引起学生产生不良心理。逆反心理的产生与人的意志力有关,意志力不坚强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平时应经常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在承受挫折和失败的逆境中磨练自己,坚强意志力。
5结论
(1)从表1中不难看出,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所有原因中,绝大部分是教师的因素,这可以说体育课就象一台戏,学生是演员,教师就是导演,这台戏演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导演的水平高低。
(2)教师的教态表现对大学生的心理情绪影响最大,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育及知识的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自身价值,独立自主,自我意识,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相互尊重,自尊心、正义感等意识强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维护自己的自尊,很显然在这个时期,再用中学时代的教学管理模式去对待他们是绝对行不通的了。
(3)教师的期望效应在教学中亦尤为重要,面对所有的学生,教师必须公平合理,平等待人,不能偏爱,一碗水端平,态度友好,和蔼可亲,否则极易激发学生们的不良情绪而产生逆反心理。
(4)体育课堂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对学生的心理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效应,学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场馆建设,让广大的青年学生有一个优美舒适的锻炼环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试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