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本文从挖掘语文课文自身思想美艺术美以及充分发挥语文职业化教学独有的特色两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技校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问题。
关键字
语文职业化教学 哲理美 魅力美
如何提高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始终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语文教师想了很多办法,诸如加强多媒体教学力度,发挥多媒体直观教学的优势;增加语文实践活动的课时,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技能等等。这些做法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语文学习的兴趣问题,仍值得每位教师探讨。
毕竟,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性。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乏味,多媒体手段也只是一个补充,完全脱离课文,一味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靠活动代替语文学习未免太功利了,长远来看未必奏效。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学习兴趣问题,我个人看,所谓教无定法,不必苛求每个教师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做,我这里,只想把一些原则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首先,技校语文课的定位问题至关重要。相信,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仍是困扰每个语文教师,甚至领导的问题。有人认为技校语文课应成为服务于专业课的工具课,于是课文中那些带有文艺性的文章都被删掉,只剩下应用文、口语交际等实用性非常强的单元。也有人认为,技校语文课要有自己的独立性,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甚至要和普教一样深入挖掘课文自身的美。上述两种定位,要么把语文肢解,要么脱离技校生实际,都没有落到点上。
我个人认为,技校语文教学,既不能上成街头速成班式的纯工具性质的课程,也不能上成普教式的纯学问研究性质的课程。而应充分利用职教语文教学没有高考压力,直奔语文教学本质这一优势,在不背离语文课实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教学,真真正正地发挥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为我所用。一方面,让学生充分领略祖国语言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的魅力,一方面,在教法上百花齐放,突现职业教育的独特美。一句话,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这种美,既是来自对语文自身语言文字魅力品味的潜移默化中,又来自方式多样语文各项技能的训练中。今年召开的全省技工教育会议中,省领导对技工教育定位的讲话很耐人寻味:技工教育应向传授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塑造职业道德三方面努力。我个人看,技校语文课应完成第三方面的使命(即塑造职业道德)。而要完成第三方面使命,只把语文课上成工具课,或只把语文课上成研究课能行么?
其次,技校语文课如何操作问题值得探讨。语文课虽教无定法,但不是说就可随心所欲,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方法可因人而异无定法,但原则依然应有定法。那就是,让学生在充分领略语文课文思想美艺术美的过程中感受语文自身的魅力;同时又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法、学法中感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所不同的语文教育职业化魅力。以下,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重点谈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
一、 让学生感受课文自身的魅力美。
语文课,如果离开了对课文自身魅力美的挖掘品味,那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语文自身魅力美的挖掘品味正是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给语文教学做的最好的广告。语文自身的魅力美体现在其深邃的思想启迪、人生指导的哲理美;选材精当、构思巧妙的艺术美。
(一)思想启迪、人生指导的哲理美。
拿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新编的《语文》教材(2006年6月第3版)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敲门》《普通人》《母亲情怀》(以上是课本自然排序)三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课文思想启迪、人生指导的哲理美。
将《敲门》安排在首篇,体现了编者的匠心。可以说,《敲门》自身折射的思想启迪、人生指导美深深地打动了编者。从一个普普通通电影学院学生一而再,再而三敲开文化名人家门过程中体现的一个人作任何事都应有恒心毅力的朴素道理,对一个刚刚走进技校的学生多么重要。可以说,将《敲门》放在整本书之首,正是文以载道的最好体现,也是兑现省领导关于塑造学生职业道德的最好诠释。《普通人》则是传达了做事除了要有恒心毅力,同时还要认认真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世人看好的群众演员身上折射出的做事认真执着正是体现了众多普普通通中国人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这对《敲门》是个有力补充,同时也是一个即将从事生产实践的技校生职业道德的最好最生动直观范例。《母亲情怀》传达的是作为一个人应有感恩戴德的情怀,可以说是前两篇文章的思想基础。
作为有责任感终生投入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敏锐地捕捉到于启迪学生思想、指导学生做人有益的课文中的闪光点,这种于课文教学潜移默化渗透的思想美,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同时,对于提高学生智商(IQ)、情商(EQ)也大有益处。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耐性,责任感差,对父母的感情薄,技校生更明显。如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文章自身强大的思想冲击力,让他们感受到思想启迪、人生指导的哲理美,学生能不愿学吗?
(二)选材精当、构思精巧的艺术美。
以往的教学虽也强调课文中的艺术美,诸如选材、语言、构思等的精巧之处,但都没有上升到与文章思想美同等的美学高度,只是成为干瘪的几个条框、几句术语。技校语文教学因没有普教高考的压力,可以放开手脚,真正切入语文教学的本质,让学生从容地感受到只有语文课文才有的艺术感染力。
还拿省劳动版《语文》第一单元前三篇文章为例。《敲门》的匠心所在除了写出作者一而再再而三敲开钱钟书夫妇家有形的大门外,还写出了作者敲开了钱钟书夫妇无形的心灵之门。这种一层深入一层的构思不仅仅是故弄玄虚,而是彰现一种信息:如果你能执着地做某事,做到精诚所致,那么一定会金石为开。这种艺术美与思想美一样令人回肠荡气,让人回味无穷。《普通人》所采用的步步高式的选材,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像作者梁晓声父亲一样执着认真拿事业当作生命看待的众多普通人的不普通的情怀:“坐等导演”彰显的是做事认真守信的品格,“雨天争吵”透露的是一个人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背诵台词”传递的是将事业视为生命的高尚情操。谁能说这是单一的卖弄技巧呢?这种独具匠心的材料排列难道不是一种美吗?学生在文章这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中能无动于衷吗?《母亲情怀》打破常规,从女儿给母亲买面包(先是一通讨价还价,继而是不情愿,到惭愧,最终理解母亲情怀)的角度间接地写母亲,它所达到的效果要远远超出直接写母亲的效果。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此种构思的精妙之处,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大有益处。这是否比单纯的几句条框似的评论要好得多呢?
强调语文教学的艺术美,同样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拿现阶段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提高学生的美商(BQ),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让学生感受语文职业化教学的魅力美。
前文谈到,技校的语文教学既不能上成功利性太明显的工具类课程,也不能像普教那样上成研讨式课程,而应在充分挖掘课文思想美艺术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没有高考指挥棒束缚的优势,教法灵活,训练手段多样,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充分领略语文教学职业化的魅力。
(一)教法灵活、手段多样的魅力美。
所谓教法灵活,指的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指的是既可以利用诸如多媒体等的教学辅助手段,也可以发挥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优势。比如有的课可以上成以教师为主的讲座课,比如省劳动版“鉴赏作品单元”就可以这样做。有的课可以上成教师学生齐参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与的导读课,前文谈到的省劳动版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就可以参照这种做法;有的课文可完全交给学生自读,教师稍做点拨即可,省劳动版“说明文单元”教读课文中《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之外的四篇文章及扩读课文的两篇文章都可列入这个行列。这既可避免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枯燥,同时又让学生成了主角,让他们生成一定的成就感,可谓两全其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技校的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学不好,一句学生素质差全都搪塞过去了。其实不然,技校的语文教学,某种程度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学生更看重从你老师身上学到他所期待的技能。这个要求相当高。比如让学生练一手好字,要求教师要有一手好字,刚毕业没几年的教师有几个能达到这个要求呢?让学生写一手好文章,同样也要求教师能写善写,这个要求对技校的语文教师能说低吗?尤其是那些习惯了动辄从网上下载的“网络写手”,能胜任语文课真刀真枪的较量吗?
所以,从事技工教育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自己这一片天地辛勤耕耘,多动脑筋。有时侯,我个人觉得,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给学生留言等场合展示一下自己的语文功底,收到的效果不亚于你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比如,我在给04文秘(2)学生奖品的留言是“相识是缘,相聚是分(缘分的分),04文秘(2)有我们相识相聚的缘分天空,定会闪耀夺目的光彩。”在写给04模具(2)学生奖品的留言是“叮叮当当的敲击(我们把模具专业学生戏称打铁的)挡不住你我在惠州技校的相聚,琅琅书声是我们学习的见证,模具(2)因为你我的出现,将会前程灿烂,辉煌无比。”这既有专业特色,又格调高昂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当看到某个学生的字写得歪七扭八时,几句顺口溜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正字会正,人歪字会歪。要想写得靓,试试站直来。”几句话把做人与写字巧妙联系起来,效果比你生硬的批评要好得多,同时又是给语文作了一次广告。
再比如,在课文教学中,把常规的课文分析变成师生共同创作打油诗的方式,也是彰显语文职业化教学特色美的一个方面,同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生成一定的成就感。还拿省版《语文》第一单元为例。我在教授史铁生的《园中不单有过我的车辙》(节选自《我与地坛》,标题为编者所加)一文时,就和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共同创作了一首打油诗:“静心观风景,风景好靓丽。人生多坎坷,万万不可急。天下父母心,爱在我心里。今生难报答,来世在一起。”前四句对应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后四句对应的是第二部分。这首打油诗既揭示出课文内容,又揭示出课文思想闪光之处,形式又很新颖,学生又很有成就感,又兼顾到了语文技能训练,可谓三全齐美。学习陆蠡的《囚绿记》我如法炮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师生结合课文共同创作了如下的打油诗:“满怀喜悦占小屋,小屋绿影好舒服。自私念头心中涌,被囚生活多痛苦。解开手脚任生长,思前想后幡然悟。人生价值千千万,自由生活应永驻。”这种对课文的再创作,向学生传递的是,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无处不是在训练学生的技能,无处不是在展示语文职业化教学的魅力美的信息。
(二)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魅力美。
一位专家断言,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更贴合语文教学的本质,甚至更为乐观者断言语文教育的春天应该在职业教育中绽放。我想,这句话的内涵中一定也包括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享受到普教学生所没有的自主参与的空间,各种语文实践的成就感。
比如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像定期的写字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背诵训练等都是普教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在诸如此类的训练中所体会到的种种成就感也是普教学生所无法比拟的。
更有甚者,教师可以不受高考指挥棒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教育的实际安排各种写作。
比如,近期我校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为了配合此次申报,我安排学生写一篇《感恩的心》,灵感来自于欧阳菲菲演唱的同名歌曲。我先是把歌词抄在黑板上,既而教学生演唱,最后动笔写作。这种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技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性,或者说是技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魅力所在。
我现在将这首歌的部分歌词抄录于下,以飨读者。“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其实,文章写得好坏到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写作的过程,重要的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充分感受技校语文教学特有的美。
在引导学生欣赏车继铃的《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时,我们师生结合这首歌曲的意境、旋律共同创作了如下的欣赏词:“深沉、苦涩、温馨、希冀,一首从心灵深处流淌的歌长久地在我们心头荡漾,给我们甜蜜,给我们力量。”歌词如下:“夜已沉默心事向谁说,不肯回头所有的爱已错过。别笑我懦弱我始终不能猜透,为何人生淡漠。风雨之后无所谓拥有;萍水相逢你却给我那么多。你挡住寒冬温暖只保留给我,风霜寂寞凋落在你怀中。人生风景在游走,每当孤独我回首,你的爱总在不远地方等着我。岁月如流在穿梭,喜怒哀乐我深锁,只因有你在天涯尽头等着我”
是啊,这种发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不正是语文教学最高的境界吗?学生在这最高境界说出的话,写出的文能不打动人吗?学生在这种境界中学习能不产生兴趣吗?
技校语文教学永远是那些语文教育者探讨的主题,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主题中的主旋律。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要说技校语文教学的魅力,魅力就在于此吧。
参考文献
1.《语文》(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2006年6月第3版)。
2.车继铃《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网络下载)。
3.欧阳菲菲《感恩的心》(网络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