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地理教学的创新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6696 日期:2023-11-0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文章分析了地理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提出了通过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思路。

关键词  新课程 地理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知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还要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新课程地理教学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不同的课程所起的作用不同。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一)地理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的素材。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大致是精确领域和模糊领域两类问题情境。解决精确领域的问题往往只需要运用人类已掌握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模糊领域的问题情境中比如地理课程中涉及的:温室效应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再过几十年后如果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用尽了人类会怎么办?三峡电站建成后将会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要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思维、归纳、猜想、想象。而这也正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

(二)地理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生理潜能。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具有高级智力功能。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侧重于理论思维;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着重于形象思维。人的右脑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智力世界。地球教材、教具及野外实物中有着大量的图像、模型、实体以逼真的形象和方式经常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开发学生右脑潜能具有极高的价值。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野外观察活动中学生接触到的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以增强感受力、培养观察力、提高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发展思维力激发创造力从而促进其生理潜能的开发[1]。

(三)地理学能做到以美启真完善智力激发创造。美感不仅能引发愉悦感、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还因其形象性特征有利于人们形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补互促的整体思维有利于完善智力结构并激活创造能力。即“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性条件”(罗杰斯)。所以美能激活创造[2]。地理学科本身就其研究对象来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等诸多的美育内容它是大美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新课程从审美化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

二、新课程下地理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新课改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造型学习”[3]。创新型素质教育的实施意味着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成为教学资源其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引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开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打开学生心灵大脑的“阀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另外创设情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教师可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载体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创新意境中去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景观特征借以丰富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我国大陆西北部气温日变化剧烈的特色时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论句来形容地理特征使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了形象的了解。

(三)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要整合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5]。

1、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新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地理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以若干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由地、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更为重要的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言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锤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

2、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3]。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要适当结合探究式教学,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某一内容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对第二类学生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发散思维、反向思维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革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手段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突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广泛开展参与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强化学生能动性的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网络本身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以及丰富、鲜明而形象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能使学生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直观性都很突出的学科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科发展十分重要。地理学科美育的发展有利于革除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重抽象轻形象重应试轻应用、重沿袭轻创新的弊端为地理科学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喻荣春.论地理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南昌高专学报,2005;(3)

2.黄京鸿.地理学科美育的价值.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1~2)

3.阎立钦.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王增昌王敏勤.培养能力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陈国新.培养学生地理创新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0(5)

6.李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河南教育,2005;(3)

7.石欧,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