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就业市场及日语教学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开设电类(IT)专业实用日语课的必要性。并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内容及方法,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较详细的提案。强调了要想培养出既懂日语,又有专业知识且具有较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实用日语;IT;市场经济;复合型人才
Abstract: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has made new demands on the training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offering practical Japanese course for electricity special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job market and the status of Japanese teaching. It also explains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is course, and proposes the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unding talents who understand not only Japanese but als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teachers should update their concept,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advance of the time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ir own ability and quality.
Key Word::Practical Japanese;IT;market economy;compound talents
一、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中日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在中国出现,激发了国内非日语专业的在校生学习日语的热情,学习者人数逐年增加。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曾说过“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对当前的形势,开展日语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开设电类专业实用日语课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要分析日资企业及与日本有经济交流的中国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一方面,各类学校纷纷开办日语类专业,大批的学生加入到学习日语的队伍中。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1]每3年一次的调查显示,2003年在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约为38万人,而2006年约为68万人,3年间学习人数增加了1.8倍。另一方面在日资企业的招聘会上,招聘人员连连摇头表示结果很不理想。其原因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不是知识单一型的日语人才,而是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有专业知识且具有较好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说明成绩再优秀的日语专业人才也不符合要求,成绩再优秀的不懂日语的工科专业学生也只能令人惋惜,遗憾。
日本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也是电子产业,IT企业劳动力的输入大国。学生若具有电子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日语能力,不仅能够满足在中国的日资企业及与日本有经济交流的中国企业的需要,也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日本工作、学习、深造,增加学生跨国就业的机会。
所以,开设电类专业实用日语课是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日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类学校开设的日语课大致可分专业日语课(一外)和非专业日语课(第二外语)。
专业日语课:虽然新的教学大纲[2]以培养高素质日语人才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不仅重视日语语言知识水平的提高,还重视对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语言知识与言语技能的培养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外语专业的单科特征,多年来我国的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中普遍忽略其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老化。更适合于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不适应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下面对非专业日语课的现状作一下分析:
非日语专业的第二外语,教学目的基本上与日语专业的日语课相同[3],只是由于与日语专业相比较学时少,所以对读、译、听、写和说的能力要求相对要低。具体地说,教学目的大多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虽然专业日语和非专业日语课的学生起点不同,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目前日语普遍的教育指导思想还是从书面语法入手。日语专业课,缺乏自然学科专业的知识;而非专业日语课,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日语一知半解,又没有实战能力。
此外,从教材来看,中国高校的非专业日语教育大多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4]为教材, 这套教材虽然知识点比较完备,并且充分考虑到了日语能力考试等方面的因素,但自1988年出版以来几乎未做过任何修订。进入21世纪,重新审视这本教材,难免会发现一些弊端。如结构庞大,与高校第二外语课时不符;内容陈旧,形式呆板,语言枯燥,缺乏可读性等等。
教学研究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对二外日语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充分,所以对二外日语教学也没有太多要求,致使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对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积极性,教学研究不活跃。陈旧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材,对新的教育模式、方法及手段研究的欠缺,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开设电类专业实用日语课的提案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及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中国与日本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日语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本课程的设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日语零基础的电类专业学生提供快速、有效的日语应用强化训练课程。旨在培养电类专业的学生成为既有日本语的基础知识,又懂IT专业日语且具有较强的日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应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表达得体。
(2)宽广的知识面是指不仅要掌握日语及电类专业的知识,还要对日本社会有所了解。
(3)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指掌握IT专业知识的日语表达。
(4)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熟练使用日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有关背景知识问题等。
本课程宜为电类专业任选课,建议在80学时左右,一个学期内集中完成。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应与第二外语的内容不同
第二外语的教学对象虽然也是日语零基础的学生,但其教学目的是以奠定学生日语基础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在日语的基本语音、语法、日常口语方面都达到国际日语水平测试四级程度,同时具备基本的日语口语交流、阅读能力。总之,是单一的日语语言教学,没有专业性。
2.本课程应与专业英语课内容不同
专业英语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英语的基本发音,语法,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译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旨在系统地介绍电类专业英语的基础和实用知识。所以其教学内容一般为专业英语基础、英文专业文献的翻译、与电类专业相关的各种阅读材料、电类专业的涉外应用文范文及套写等。出现的课文均为专业文章。
3.本课程内容的提案
建议本课程内容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4.基础日语
(1) 发音。 由于授课对象是日语零起点的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很重要,要强调标准发音。
(2) 语法。讲解必要的,常用的语法。但要穿插在课文当中讲解,不应连续几个学时单独介绍语法。
(2)了解日本
通过精选课文及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学校,公司及日本人关心的问题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3) 就职活动介绍
使学生掌握就职活动中的礼仪,简历的写法,面试时的常用语等。
(4)IT专业日语
介绍计算机,因特网,自动控制,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等。同时介绍大量的IT常用词汇。
(三)教学方法
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的改革都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如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重点要摸索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2.听说能力的训练
学习者都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日语有关,并且希望通过学习最终达到能与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水平。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听说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听说训练应贯穿整个课堂。从听力,会话起步,然后在听、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语法。让主要语法在听力和会话中不断重现,使学生融会贯通,从而保证日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维持学生的兴趣
由于本课程是选修课,所以授课对象不是“为学而学”,而应是“想学而学”。如果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就可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维持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1)改变语言学习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和应试教育中死记硬背的陋习,增加知识的灵活性,教学的趣味性。创造一个轻松气氛的课堂环境,是维持学生的兴趣的关键。
(2)刺激学生参加互动。多提问,提问时多提示,多表扬,消除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3)使学生树立自信。经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样容易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保持对日语的兴趣。
(四) 对教师的建议
当前进行的教育改革是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如何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处理好外语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沿用的纯语言、纯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广大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主动地投入到当前这场外语教育改革当中来。
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既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又必须遵循外语专业教育的规律,使市场的需求在教学规律中得以体现。
由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要求教师既要有日语知识,还要了解日本社会,还要具有IT专业的专业知识。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是"专业+外语"的人才。并且为了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现本课程的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述各方面的知识能力都不应是半瓶子醋,应游刃有余。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的。因此,对于教师的资历建议要满足下列条件中的某一条。
①具有电类和日语专业双学位的硕士(或博士)
②电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通过了日语一级考试
③日语专业的硕士(或博士),通过了IT(计算机)三级考试。
④电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有在日本学习,工作或生活五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第④种资历的教师应最为推荐)。
(五)开设电类专业实用日语课的可行性
有人认为,80学时怎能学好一门语言?应该认识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这场教育改革的先导,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我们要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本科教育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目标是为学生在今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及专家、学者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在80学时内学好日语,而是使他们了解日语,应用日语。
那么在80学时内是否可能使学生了解日语,应用日语?以本人的经验,回答是肯定的。
本人于1987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0年去日本。在日本大学的留学生别科学了一年日语的中国留学生,半数以上的同学可以通过日语一级考试。
那么是说在一年内可以完全的掌握一种外国语吗?回答:不是完全掌握,而是学以致用。看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侧重点放在哪里。
从零起点开始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英语一级考试,对于一般的学生是不可能。而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日语一级考试的可能性很大。为什么?回答:因为日语与英语不同。
如果你是英语零起点的学生,你不仅发音,语法要从零开始学,单词也要从零个开始积累。而日语的大多数汉字与中文的意思完全相同,发音也相似。因此即使你是日语零起点的学生,其实你已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再加上一些语法,你就可以试着读专业文章。又加上本课程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专业+外语"的师资力量,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及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五、结束语
开设电类专业实用日语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教学内容外,师资最重要。目前有大量的海外学成人员归国。学成归国赴日人员通过留学深造,既精通日语又懂专业,并了解日本社会,是我们难得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海外の日本語教育の現状-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 2006年-概要』[R],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2007.2.
[2]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M].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3]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M],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编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