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完成正常文化学习的同时还要承担一项更艰巨的任务——业余体育训练,不管从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都要付出普通学生的两倍甚至更多。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学习,使他们从厌学到热爱学习,从只顾训练到“文体并重”,从单一的特长学习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在体校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便供同行作一些参考。
【关键词】体校学生;厌学;成因;对策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长效教育、有效教育。据笔者在某体校近三年的跟踪调查,学生在校三年第一学年结束,学生失学率达10%,第二学年结束,学生失学率达28.8%,到第三学年时,学生的失学率高达38.5%,中专学生的失学率更甚。学生的失学率如此之高,原因何在?其重要原因是:学生厌学。
一、原因探析
1.市场冲击,读书效益太慢
改革开放后,所有国民现代意识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仍有很大部分难以摆脱急功近利思想的束缚,仍然难以接受“读书是个无底洞”的现实,因为读书数十年也看不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即使读完初中、小学与没读书出去打工也没有本质不同,无非都是扛水泥包子、洗菜盘子!而且,近年来,读完中专毕业后外出打工比起没读书的挣钱也多不了很多。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往往都会被当前的金钱世界所吸引,甚至乐意放弃读书,去捞现钱。
2.品质不良,持续耐劳太难。
“读书如水浸石”指的是读书不仅需要时间长,而且还需持久的耐力,体校学生更为好玩好动。读书需牺牲与伙伴的逸乐时间,需要克制自己的好玩好动习惯。到了中学时代,还要克制自己的青春冲动,限制自己的大脑“胡思乱想”这些都要与学生自己心理、行为产生必要的矛盾冲突,如果我们教育不到位,学生就会在外因和内动力的“冲撞”之下,把持不住自己,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本来就娇生惯养,怕吃苦,哪能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3.多年应试,有用储量太小。
我们的教育由于多年的应试性,使得我们不管教材编写还是教师教学都是紧扣大纲、考纲在进行,因而,凡不涉及到考试的内容,教师也就自然的不会花时间、花精力,因为那样反倒费力不讨好。因此,我们的课堂除去了知识讲解就是知识的识记,单调呆板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数还是“三一”课堂(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更莫谈童真童趣、现代手段。试想,在电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课堂没有声光电图的刺激,学生会满足吗?
4.要求超高,文化基础太弱。
体校学生在校承担双重任务(1)完成教育局规定的文化学习内容;(2)完成体育局交给的训练、比赛任务,因此,既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训练,精疲力竭又要跑到教室读书学习,往往是文化学习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所以,其文化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学校订购的教材是统一的,学校的要求是统一的,上级的评价是统一的,升学的标准也是统一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跟得上教学进度,基础差的就成了教师的拖累,因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要求更严,这类学生在班上、在课堂里既没能耐又没地位,还经常受老师的“训”,所以这部分学生最终出路就只有辍学。
5.重体轻文,学习氛围太差。
体校虽然坚持“文体并重”的宗旨和原则,但现实中,由于体校要完成上面规定的比赛任务,多拿奖牌,多输送人才教练迫于压力,大肆强调多出训练成绩,出好成绩的重要性,很多学生过分崇拜体育明星,更何况很多学生的来源是由于在文化学习上已无大的盼头,只希望能在体育训练上有出头之日。因此,出现重体轻文,整个学校文化学习氛围太差的局势。据统计:一个班学生学习求知欲较强的只占20%;通过教师反复引导还愿意学习的占40%;迫于父母胁迫而又无心学习的学生占40%。因此纪律较差,好学生学习受影响,上课教师感受不到上好课的成就感,恶性循环,好学生也只好另谋其他学校。
二、对策探索
1.莫忘教育的本质:一切为了孩子。
学生是无知的,但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因而我们要百般的呵护,其他任何事情都允许失败,唯独教育不能。因为这未来既影响孩子一生,又是关系着家庭、社会的安宁,关系着祖国、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是大家公认的教育本质所在。因此,我们的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的绩效的评价就要做好导向,我们的校长就要深刻理解教育的内涵,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谁,即使有再大的困难,都不能影响教育,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尤其是教师,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称职的教师,你只能这样。当然,只有我们这样想了、做了,我们的学生才会对我们满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2.莫忘教育的规律:孩子乐意接受的教育才会有效。
干任何事都要讲求绩效,教育也不例外。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是显效慢,不能急于求成;二是显效对象特别,教育的成败更靠学生内化才能表现出来,甚至大部分还不能直接表现出来;三是有“后劲”的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所以说最有效的教育是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教育。其实答案就是因材施教。可我们的很多教师就是表现得很自私,生怕失去眼前利益,不管学生怎么样,总是想急于求成。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几个是满意的,即使他得了第一名还觉得不够,而学生也一样,学校、教师、课程没有多少是他们满意的。因而要想改变教育的现状,就要找到学生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那就是孩子乐意接受——那就是教育的自身规律——那就是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否则,急切近利,就必定会适得其反。
3.莫忘自己的身份:教育者对学生只能教育
我们有不少的教师对学生要求可谓是细致入微,苛刻残忍。其校规班规“措词严厉,毫无人味”“不准”“违者”“罚”,尤其不可理解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不准骂人,教师却骂学生,不准打牌教师却打牌。要尊重别人教师却不尊重学生,要心胸宽广教师却小肚鸡肠,容不得学生有“毛病”,有的教师甚至将自己的“不安逸”放在学生身上施蛮、撒野。更有甚者体罚学生。试想,如此教育教学,学生能不厌学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真正的忠实职守,莫忘自己的身份:教育者。莫忘自己的职责:教育。
4.莫忘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学生毕竟是孩子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应该是职业本能。学生毕竟是孩子,他很稚嫩很柔弱。他的身体需要我们去关心,他的心灵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他对世界的认识需要“试误”,因而学生一定会犯错误,也一定要犯错误,不然你叫啥就做啥,那不就成了傻子?据调查很多学生厌学就因为得不到教师的理解:感觉学习压力很重或者无法承受的48%的学生中,压力来自教师的占68%;教师不理解学生错误的占72%。犯错误被教师逮着的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追根究底“霹雳交加声色俱厉”其实学生犯错绝大多数根本没有什么动机。因此,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选择我们的教育行为,不要忘了我们小时候也是“孙猴儿”!何况我们面对的学生还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的宠爱比我们小时候要多得多。何况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小时候的智力、成绩很不错,一般都是教师的得意门生。
5.莫忘体校孩子的特点:胆大、好动好玩、能吃苦耐劳但知识习惯基础差。
体校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孩子相比有着独自的特点:他们胆大、外向、易冲动、好玩好动,在体育训练中特别能吃苦耐劳;但其生活、学习习惯差,知识底子薄,不会安排时间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文化教师在学生身上要更多的花费时间和精力,要更有耐心疏导他们的心理。引导他们把训练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文化学习上来弥补不足,构建他们的认知结构,尽快地发现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让他们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扬起理想风帆,与其他学校孩子一样愉快地进行文化学习。
6.莫忘自己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自己先热爱
学科教学是我们教学的特色,要想学生学好自己所教的学科,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教学的学科是最关键的,要让学生热爱,首先得让自己先热爱;只有热爱了所教学的学科,我们才会更多、更深的钻研学科,学科知识才会广搏,学科教学才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当然学生才会服气、买帐。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来了,还怕学生学不好吗?当然也就不存在厌学了。
7.莫忘教学的技巧:阿基米德杠杆跷地球
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教师付出的少,学生收获的多。怎样才会达到这种境界——技巧。虽然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论。不然同一所学校,同一班级,由不同的教师去教,结果一般都会差距很大。当然这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是无可非议的,那就是教师的职业技巧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多总结,这样才会找出“阿基米德杠杆跷地球”的有效方法。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学校的学生之所以厌学,之所以重体轻文,主要原因是为他们从小从事体育训练,影响了文化学习。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我们的文化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入手,从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学生的心理心态,实事求是。要牢记教育者的天职就是教育好学生,对待体校学生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走出一条“体文并重”全面发展的道路,为业余训练扫除后顾之忧,为体校学生的文化学习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