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可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自觉运用,正确掌握比较法,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比较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和技能。
一、明确比较的主题
明确比较的主题就能在比较中抓住被比较对象最为本质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以达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作用,避免出现不管什么统统比较一番的做法。例如,初中生物有这样一个小实验:“捉几只蚂蚁罩在纱罩下,纱罩下面分别放一小堆糖和一小堆木屑。蚂蚁会不时地用触角去碰碰糖,又碰碰木屑。最后它们会爬过去吃糖,而不吃木屑。如果将它们的触角剪去,看看它们还能区别出哪些是糖、哪些是木屑吗?”此实验中有糖和木屑之对照、有触角和无触角之对照,比较的主题十分明确,目的是为了研究昆虫的触角有何功能。
二、选择比较的内容
比较的内容,应该是教材的重点或者难点。对那些学生弄不明白,常出错误的内容,在总结复习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普遍认为基因的遗传学规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法对遗传学规律的内容及解题方法进行重点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上顺利掌握基因的遗传学规律的知识,并能自如地应用遗传学规律解答遗传学遗传习题,最后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提出比较的标准
提出比较的标准,就是把比较对象的材料按可能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这样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初中生物血细胞类型教学效果时,可以通过提出标准指标、列表比较,学生容易掌握。(见下表)
名称<?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形状特点 |
正常值(个/L) |
作 用 |
红细胞 |
数量多,无核,椭圆状 |
3.5×1012~5.5×1012 |
内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载氧的能力 |
白细胞 |
比红细胞大,有核,似球形 |
5×109~10×109 |
吞噬人体内的病菌,保护人体健康。 |
血小板 |
数量少,细胞个体小,点状 |
1.5×1011~3.5×1011 |
促进伤口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
血红蛋白 |
存在在红细胞之中 |
110~<?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
具有运载氧的能力 |
对于中学生物教材来说,不仅要求明确比较的主题内容,提出比较的标准,而且还要通过比较最终获得结论,从而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通过以上对血细胞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数据,从而得出不同患者的诊断结果。(见下表)
血常规检查表
患者<?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检查指标 |
检查结果 |
诊断结果 |
A |
红细胞计数 |
3.0×1012个/L |
(要求学生填写) |
B |
白细胞计数 |
1.5×108个/L |
(要求学生填写) |
C |
血小板计数 |
0.5×1011个/L |
(要求学生填写) |
D |
血红蛋白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
(要求学生填写) |
(一)选准比较因子。一是按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二是按非同类事物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三是按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二)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三)灵活综合应用。由前所述,比较法虽有多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把握,有意识地利用比较法的优点,把它更好地服务于生物教学之中。
※本文系由湖南省武冈市教育研究室牵头主持,武冈市职业中专、武冈市十中、武冈市三中等单位参加的国家级课题《湘西南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