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老问题。但又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2004年以来,我省开始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随之而来的学困生问题,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笔者及其课题组采用调查法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采用实验法、信心教育、转化策略等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转化学困生,要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地进行细致的、耐心的、经常性的转化教育。这些都是建立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家长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关键词:化学 学困生 转化教育 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致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高中化学是继初中化学教育阶段的高一层次的教育。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对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多的不适应,作为学困生的转化教育这一困扰教育工作者的老大难问题,自然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怎样使学困生树立信心,学有所成,围绕这一新的课题,笔者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转化教育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学困生产生原因的调查及分析
1.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由讲述向探究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 ”、“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1.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渡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的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教师因对新课标的要求把握不准,教学方法陈旧也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调查发现,教师行为挫伤学生自尊心、教师辅导跟不上等也占有一定的原因。
1.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风气,也给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形成学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大都不是单一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因,即外部环境造成的,包括家庭的原因、学校原因、人际关系等;二是内因,即个人的原因,包括各种因素造成的道德素质差、习惯差、能力差、基础差等。调查表明,在这些原因中,主要是学校的原因,尤其是落后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有敏钝、性情有缓急,在任何一个学习群体中都不会出现具有整齐划一的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的情形,而现有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能力特征。其次,也有家庭的、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二) 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实验过程
根据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对高一(4)班的十名学困生进行了转化教育的实验。首先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广泛接触,从听课、看作业、看成绩单入手,逐步摸清了每个学困生的成因和思想状况,在这个基础上,在学校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试验。
2.1班级管理
(1) 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充分认识到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不可能成功的,只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自己工作的切入点,扩大闪光点,巩固教育成果,定会获得成功。对他们自始至终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既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学习,又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要以情感人,以表扬为主;对他们要不歧视、不埋怨、不板起面孔训人。
(2) 心理辅导老师配合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指导
,当了解到某一类学生或某一个学生在某一个环节上有心理障碍时,及时找他们谈话,用朋友的方式进行开导,使其心理障碍尽快得到排除。
(3)指导学困生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的奋斗目标系统,振奋人心的远大目标、分阶段的分目标和近阶段的小目标。并有完成这些目标的周安排、日常规。老师不断的检查这些学生目标实现情况,存在哪些问题,如有必要作相应的调整,以求达到激励效应的最佳效果。
2.2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任何一个人保证事业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很难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树立起自信,尽早“脱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3采取科学转化策略,实施转化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过程,新课标的实施更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充满了探究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又充满了科学性,因此学习的要求更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教法的转变,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教是为了不教”为最高的目标去追求,使学生逐渐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爱学变为爱学,从不会学变的会自己阅读,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自己创新的境界,学困生也就不复存在了。
2.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及时总结阶段成果
现代教育信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服务.除去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外,教育研究更是离不开教育技术.如利用电脑,建立学生档案,以便于管理,另外对一些结果可进行科学地分析,以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等等。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班级管理,围绕学生全面开展工作,定会取得可喜的成效。
2.5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1) 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的层次布置作业,不搞一刀切;批改时对学困生的作业全批全改;
(2) 考后讲评,发现学困生有进步立即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3) 新课的讲授,尽量采取“愉快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给学困生创造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4) 学校方面设立各种面对学困生的奖励办法如:体育标兵,文艺标兵,科技活动竞赛,学雷锋标兵等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三、研究结果及结论
(一) 研究结果
表一、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成绩统计 注: 分班名次是在在此学段440名学生中的总名次<?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姓 名 |
分班名次 |
第二次月考名次 |
第三次月考名次 |
期末考试名次 |
刘哲鹏 |
392 |
304 |
246 |
96 |
李 倩 |
408 |
312 |
262 |
124 |
郭 景 |
402 |
387 |
317 |
268 |
赵子堂 |
414 |
372 |
234 |
184 |
田遒劲 |
428 |
390 |
350 |
301 |
曹 凤 |
439 |
364 |
350 |
245 |
张 永 |
350 |
295 |
219 |
357 |
董叶朋 |
361 |
301 |
205 |
182 |
王 磊 |
372 |
312 |
243 |
176 |
赵 庆 |
388 |
285 |
187 |
91 |
对高一(3)班学困生进行了转化教育的实验,对照高一(4)班原分班及学生基础与原高一(3)班大致相同,历次考试成绩比较如下:
|
班级人数 |
分班平均分 |
第一次月考平均分 |
第二次月考平均分 |
期末市统考平均分 |
年级前50名人数 |
3班 |
50 |
467 |
501 |
569 |
570 |
21 |
4班 |
51 |
468 |
463.5 |
489 |
489 |
14 |
表二、高一(3)班与高一(4)班学期初、学期末总成绩对比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通过实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尽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但这些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只要深入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经常性的教育转化,这些学生都能由学困生转化为正常生乃至优秀生,这正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从表二可以看出,由于学困生通过教育转化后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了班级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提高也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速度,从而使班级管理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讨论
1.通过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实验,认为不论是班级管理,教师教学,还是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热爱学生是实施转化教育的先决条件。“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萌发学生善良的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灵魂,都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这正是笔者及其课题组进行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有人认为使学困生走向成功比较难,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很难对学困生倾注一片爱心,更难使学困生走向成功。
2.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及其课题组仅就怎样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困生转化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讨,而对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对学困生的影响这一方面所付出的转化试验还不够,以后将随着实验研究的继续进行,注意与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士结合,使“高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这一课题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3.对部分学困生来说,要想一、二个月或辅导三、五次就能使成绩有很大的提高是困难的,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春风化雨。因此,需要教师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督促和鼓励他们,肯定他们中取得的成绩,寻找亮点,增强信心,保持激情和兴趣,稳步前进。
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要经常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异常表现的学生应及时开导和鼓励,使他们学习步入正常轨道,但由于学习困难的”慢”生毕竟对知识理解及运用能力比其他同学偏低,学习成绩常出现波动性的变化,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还需要经常另开”小炉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增加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或辅导材料,强化训练,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进入成功的起点和终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3.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师和家长作为共同为学生成长付出心血的朋友,应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共商教子、育生大事。父母应互敬互助,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爱要理智,要坚持严格要求、正面教育与具体帮助相结合,千万不要体罚孩子。学校应有计划地请专家给家长讲授子女成材的规律,请教育子女有方的家长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成功经验,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推荐家庭教育的科学书籍等等。
4. 注意抓反复和反复抓
由于知识的不断变化,有的学生比较适合学习的内容,对其他同学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学困生不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习进度地进行,会产生一些新的学困生,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抓反复和反复抓,防止出现新的学困生。
总之,以上所述的方法和对策是我们化学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现状所作的一些探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如认知因素,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智能障碍等等。新课标的实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但也带来了机遇,让我们抓住这一改革的机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教育新的春天的到来而努力奋斗!
主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素质观念的学习概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7月,北京第一版;
2. 孙云晓著:《教育成的秘诀是真爱》[M]新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刘京海主编:<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4. 陈志刚,卞为红.重点中学高三化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8~10;
5. 翟远杰.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障碍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1.(23~24)
6. 张连涛,王春.从<新课程计划>的特点谈实施新教材的几点体会[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8):38~40
7.席位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33;
8.朱治江.课堂难点突破策略例谈.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4(1~2);17;
9.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