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5549 日期:2023-10-28 来源:论文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16岁准备高考时在瑞士阿劳中学只补习了一年,但这一年却对他日后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逝世前一个月写的回忆录中,他写道:“这个学校用他的自由精神和那毫无依赖外界权威的教师们的纯朴、热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种学校的自由精神培育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最高思想。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活跃起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不敢发言,其主要原因就是怕说错、怕老师责怪、怕同学们笑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找出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质疑情境,鼓励争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有位教师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创新精神。
    三、适时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最后写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了最后一句话就走了。有一位老师教到这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狼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有的说:“狼饿死了。”……有一个学生却说:“后来狼骗得了另一只山羊的信任,因而得救了。那一只被骗的山羊被狼吃了。”这个学生的想象有独创性,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也是创造。这位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既合情理,又突出了“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一中心思想。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并尽力与有创新性的人接触  
    托兰斯在总结培养创造性最成功的做法中最后提出:要给予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与其他有创造性的人或其他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创新性就必须提供实践的机会,各种课外活动、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性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新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有创新性的儿童抱有不少不易捉摸的目标,又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们,所以参加实践以及与人交流对这些学生特别重要。尤其是与具有同样特征的人——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就更有意义,他们极想模仿这些人,极容易受这些人的感染和启发。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