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创新将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创新教育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复兴的希望。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呢?本文将从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入手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
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已深入涉及到人类生活、生产和自然等各个方面。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肩负着为新世纪培养生物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这对今后是否会涌现出一批生物学方面的创新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坚信“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了创新意识,就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习惯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习惯于按照教师所讲的内容去死记硬背,而对一些有趣的生物现象或某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却视而不见,不能认真细致地观察、研究,更不敢对课本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这就要求教师先提高创新意识,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多探索一些方法,多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探究中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时,从种子萌发条件到种子萌发的过程,都要求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课外实习和造访有经验的老农民来获得这一节的有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新发现进行鼓励,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点评,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动手获取新知识的快乐。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起与学生平等的观念,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紧张、教学设备落后、教育信息闭塞的局面正在不断改善,很多农村中学都有了微机室、多媒体室、远程教育教室,甚至多媒体教室。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给自己创造一切条件,尽快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有多媒体的学校,教师更要学会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等,并不断提高自己从网上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要把掌握网络教学资源,作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必备条件。要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要创新教学模式,虚心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教学新模式。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心理换位”,引导学生开启创新的闸门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模仿教师的思维起步的。
教学中,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轨迹,让学生看到教师如何从教学材料中捕捉信息,如何加工组合这些信息,中间经历了哪些曲折,最后是如何联系上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的。但是,事实上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思维结果,而把思维过程中受困或失败的部分隐瞒了,学生不能从教师的组织、分析、概括活动中学习思维的方法,而只能从教师缺乏思路过程的结论中揣摩,这对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心理换位”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假如我是学生该怎么想这个问题”,设计一些适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指标,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进而引导学生成功地“创造性学习”。学生亲历了曲折的学习发现过程,在心理上增强了解题的信心,在方法上学会了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诀窍。
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1、让学生“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异想天开”。为什么要让学生“异想天开”呢?因为“异想天开”是未来发展的先导,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现实。如今,重视“异想天开”已成为当代发达国家一些科研机构的共识。让学生“异想天开”,可以促使学生广开思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异想天开”呢?例如,学习了细菌、真菌知识后,启发学生:腐生细菌、真菌其营养方式为腐生,请同学们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针对环境保护、废物处理、新能源开发等方面,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学生积极思维、争相发言,其创新水平自然就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知疑切善问,学成必无疑。”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质疑问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从不善问到“善于”问。要学生“敢问”和“善问”的关键在于教师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教学中要把学生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讲课前、讲课中或讲完课之后,都要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例如:在做《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实验中,学生设计出了撕取薄膜的新方法;在学《环境污染》一节时,为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性,学生设计了点燃一次性饭盒、方便袋等废弃塑料制品来薰一些小动物,如麻雀、老鼠、蝗虫等,然后观察它们的活动和死亡过程的实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通过生物实验能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进而锻炼了他们勇于动脑动手,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也有助于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进行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生物教学中的创新素质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