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714 日期:2023-10-10 来源:论文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环节和实施策略,可分为五步进行。
    一、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教学中,巧妙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探究,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1.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围绕"图形的特征是什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等。让问题统领全课,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新知识的掌握要建立在旧知识及已有的经验方法基础上的,为此,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极为重要。
    3.可以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探索过程中打破封闭式的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探索式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思维具有了指向性;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有了推动性;学生在探究情境中不仅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所学知识的数学价值,更点燃了探究思维的火花。
    二、倡导自主探究方式
    1.猜测-验证
    数学猜测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牛顿曾说:"没有大脑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新课标》指出:通过操作猜测等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1课时,在学生对时和分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提问:"猜1猜时和分有什么关系?"当学生猜出1时等于60分后,教师出示课件,进入"验证"环节。“是不是1时等于60分?”接着学生又进入探索验证的活动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充分验证了猜测结论的正确性。
    2.尝试-明理
    尝试即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如:教学《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的例题是"有1载重汽车自身的重量是2吨,最多能装8吨货物,现已装5吨,还能装几吨?"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试做,出现了如下3种解答方法:①:8-5-2=1(吨),②: 2+8-5=5(吨),③:8-5=3(吨)。为了寻找正确答案,学生尝试讨论,经过整理后,大部分学生理解了答案③的正确,只有极少数学生还不理解,这时教师举了这样1个例子:"你的体重(自重)82斤,最多可以提起50斤的东西,现在右手已经提起了30斤的东西,你最多还能提多少斤的东西?"使极少数者恍然大悟,明白了"多余条件"在应用题中的负面影响。尝试过程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他们认知上的弱点,这样的例子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确实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操作-表达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的体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谈出感受、谈出方法、谈出数学思想,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4.合作交流探究活动。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可以揭示数学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6.实践运用探究拓展。
    探究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设计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复习课时,教师让学生设计包装箱,其中1个组设计的内容是:"把24个可乐罐装在长方体纸箱内。"学生的设计过程如下:
    (1)测量数据得到可乐罐的底面直径是5厘米,高是15厘米。
    (2)根据摆放方法,找到包装箱的长、宽、高。
    (3)根据长、宽、高计算包装箱的表面积。
    (4)通过比较表面积大小,设计出最佳设计方案,即6×4×1的摆放方法。
    7.情感体验探究乐趣。
    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应对学生多采用鼓励、商量、赞扬的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反馈信息及时、客观、公正,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成功,找到不足。用微笑面对学生,用幽默启发学生,用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相通,心灵相碰撞。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让问题探究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