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思习惯的培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591 日期:2023-10-09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只注意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只忙于做大量习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总结. 我们知道,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完成这一过程的重要方式是学习反思。经过反思,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重组”后再吸收。因此,反思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呢?
    一、 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生解题时会出现种种失误,产生失误的根源往往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或思维过程的不严密造成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题后总结应该注意的方面:数学符号的处理是否恰当,数字的计算是否准确,解题过程中是否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答案是否与题中隐含条件相抵触,是否有其他可能情况,是否会掉入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学生易错的题,引导学生辨析.只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解题时多加反思,做到细心审题,认真检查,养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就能有效地避免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二、 反思解题途径,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数学原题进行改造,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改变其形式或内容而构造出充满生机的“新题”,在对题目的改造变化中,要保证其本质属性不变,这样,既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起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深化学生思维的作用。变式题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问题的实质,便于克服思维定式,而且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提高辨别能力。
    三、 反思题目的特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高中学生受认知水平, 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对概念、定理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造成对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不能透过表象认识本质。在教学中发现,引导学生注意从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变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形似质异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通过题组的对比剖析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进行多题归一,如同交给学生拐杖,引导学生找准了解题的突破口,使学生的思路明确,入手容易,让这些规律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武器。
    四、反思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出现解题思路狭窄、方法单一等缺陷,这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差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想想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比较哪种解法较为简捷,进一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增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
    反思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应答式的解题过程转化为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反思上下功夫, 在反思中获得方法,在反思中促进思维的发展,那么既可促进其牢固掌握基础知道,又可提高解题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严密性、灵活性、广阔性及变通性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