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学习中的迁移规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232 日期:2023-10-05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深入学习、研究和运用迁移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什么是迁移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于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影响和作用。
    二、 迁移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对于迁移有着不同的分类。根据迁移的功能作用,它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它可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和方法迁移;根据认识迁移的发展过程,它可分为感知迁移;根据实施迁移的手段和途径,它可分为类比迁移、联想迁移、转化迁移和同构迁移等;根据迁移的的实用材料,它可分为特殊性迁移和非特殊性迁移。
    三、 影响数学学习的迁移因素
    影响数学学习迁移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中的共同因素(相近或相似),它是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在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中,整数、小数、有理数、实数的四则运算,分数与分式,方程与不等式,整式四则运算与根式四则运算,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与解斜三角形等都是产生迁移的材料。
    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二是分析能力;三是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当学生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这是旧的暂时神经系统联系的恢复产生困难,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也困难,在这种生理状态下,迁移也难于产生。
    四、 数学学习中如何运用迁移规律
    根据迁移的分类和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防止负迁移的产生,促进正迁移的发展呢?
    ⑴、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加强辨析对比,揭示知识本质;精心选择习题,适时充分练习;引导多向思考,克服思维定势。从而尽可能的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⑵、促进正迁移
    在传授新知的例题、习题教学中通过温故知新、启发联想、教会类比、归纳概括、演变拓广等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促使正迁移的顺利实现。
    (3)、促进负迁移向正迁移的转化
    正迁移和负迁移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教学中既要创造条件诱发正迁移,又要预防负迁移的产生,还要抓住时机,及时纠正,促进负迁移向正迁移转化。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知识的内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识并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正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的不同,气质个性的差异,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努力克服负迁移的产生,促进正迁移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