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3228 日期:2023-10-05 来源:论文网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包括概括能力、运算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等,而数学思维品质就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所以,数学思维品质就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概括数学语言为载体、以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因此,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苏联教育家奥加涅相认为:“数学思维是具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和特点,它们是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方法所决定的。”由此可见,数学问题要通过数学思维才能解决,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如何理解数学思维品质
    所谓数学思维品质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理解、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品质表现为依据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前进,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它能够迅速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信息,灵活地开拓思维新途径,克服思维定势,在由已知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发掘出新的方法。
    二、 数学思维品质的现状与分析
    现状1:思想标准化。
    思想标准化是扼杀学生思维的首要因素。它主要表现为权威(包括教材、教师、答案等)迷信。而这一切都可谓时下之“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后果。所以,再没有比考试更加助长学生的思维标准化了,因为考试促使孩子在学习中,只在乎“什么是标准答案,”不在乎“知识是怎样获取的”。其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越来越趋同,想象力也越来越枯萎,满脑子装得尽是标准答案。由此,知识传授的僵化成了思维标准化的罪魁祸首。而没有了想象力与问题意识,哪里来的知识的更新与进步?
    现状2:知识无活力化。
    知识无活力化是学生创造力不足的另一重要因素,它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见树不见林,学不致用”。具体地说,知识无活力泛指学生不能主动地、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用在生活中去,缺乏学以致用的愿望与实践。
    现状3:主观偏离化。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呈孤立、片面、间断的状态。表现在:①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满足于表面上的理解、记忆,忽视其来龙去脉,只注重其内涵,忽视其外延;②对各种数量之间或形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整体的认识;③对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之间的共性与异性缺乏深入了解。这就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地建立和完善思维的系统化的整体结构,因而也就不可能在解决问题时保证思维通道的顺畅,当然也就阻碍着对新知识的间接理解。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策略
    1、 创新学习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考和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走下讲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这样,创新思维的灵感就很容易被激活。
    2、 数学思维品质的训练
    (1) 培养学生在情感体验处思考----兴趣激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产生思维,就要学生有求知欲,要使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而问题情景对学生来说必须是恰当的,有能“跳一跳,摸得着”的尺度,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新课前,笔者常从设置疑问入手,设置一个新颖奇特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进入新知探求中。例如案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特殊三角形》中的2.6.2探索勾股定理一课中,可以先设疑,再引出勾股定理逆定理。见左图,小明想要检测雕塑底座的两条侧棱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请问,要如何检验?
    案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的2.5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可创设更感兴趣的设疑性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饿两张纸叠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6m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都会这个问题很好奇,很快便会讨论开。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得到解答。
    (2)培养学生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思考----变则活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自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在新教材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去重新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去自主探究解决,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境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