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四步“趣”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2202 日期:2023-09-23 来源:论文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因此激发学生的生命内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一般指一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采用的教学艺术.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的人,缺乏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大都是凭个人的兴趣爱好来学习.就说他们喜欢的网络游戏,其实开发商就是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所以教师设计一堂课的开端,就要一下子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心,让孩子们有一种继续想学的动机.
    譬如苏科版八年级2.1《勾股定理》一节,我在设计课的引入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学生:“七年级时我们研究了直角三角形的什么特征?”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我就接着说:“初二我们换个角度去研究直角三角形.”学生说:“老师研究它的什么?”我就说:“它的边的特征.”我就把事先剪好的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分给学生,让学生去度量出这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3、4、5,5、12、13,8、15、17,6、8、10,20、16、12,等等.我接着出示问题⒈每三个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孩子们之间在相互探讨着这个问题.发现:32+42=52,52+122=132,……
这样的开始,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感到得到这个定理很有趣,而且也有民族自豪感,更加想学习这个知识.
    二、导: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导一般指一堂课的中间阶段教师采用的教学艺术.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要乘热打铁,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继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譬如苏科版八年级2.1《勾股定理》一节,在师生共同探讨出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后,教师安排学生活动内容:对猜想出的结论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论证.活动①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就用4个全等的直角角三角形拼成的“弦图”来证明这个规律.有学生在说:“古人真的很聪明,我也试一试.看看我的能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了.不久学生开始说自己的想法:整体思想和分割法,用面积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中间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我和学生一起开始验证,结果正确,学生们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好像在说:“我也很聪明吗.”我也露出了笑意,但告诉学生们,接下来你行吗?出示②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教材44页上的里外两个正方形,用它来论证这个规律.学生们看到又有新的挑战,信心很足.“这不是还用刚才的方法吗!”学生们一眼就看了出来,大家在纸上涂了一会儿,就得出了结论.③看着学生们热情高涨,我就抛出教材46页的一个探索图形和教材47页的练习4,学生们笑了,老师有没有其他复杂的.在笑声中,我和学生们一起解决了勾股定理的论证.
    我告诉学生们,勾股定理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寻找它的证明证明方法,至今已有400多种证法,而且数学家们还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形去探寻“外星人”,学生们听后都惊讶了.我还建议学生通过互联网去继续探寻,学生脸上有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练:巩固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数学,教师不是仅仅去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一些理论知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和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拓展自身的数学能力.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好活动方案,要让在学生练习巩固不仅能及时纠正错误,而且也能体验成功和快乐.
    譬如苏科版八年级2.1《勾股定理》一节,我对本课练习设计有三:①是抢答题,答对者有奖,问题是教材45页和46页的练习题.这些问题是定理的简单运用,主要是让学生能巩固定理.学生听见有奖,马上开始做问题,并且积极回答,我也不食言,对答对者奖励一本本子.班级气氛相当活跃.问题②只有一道题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斜边长是多少?奖品是答对者2本本子.有学生脱口而出是5,有学生说奖品提高了,不会那么简单.大家拼命在想.有学生脸上露出奖品非他莫属的意思,他得意地告所大家答案:“这个问题要分类,因为问题中没有告诉谁是直角,也就是斜边不知道是谁?所以要分三类讨论.”有学生立即反驳说:“只要分二类,3不可能是斜边.”因为二次根式还没有学,所以我和孩子们一起解答:如果3和4是直角边,斜边为5;如果设3和x为直角边,4为斜边,32+x2=42,x= (读作根号7)我对刚才回答精彩的两个学生分别进行了奖励.其他学生非常羡慕他俩.问题③是一道操作题,教材4页3:如图,小方格的面积为1,画出图中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5 的线段.我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有2条的、有3条的、有4条的、有5条的.我在学生解答完后,没有评讲,而是用实物投影,把学生的作品分别投影,让学生们自己来评判.大家争着把自己的书拿上来投影,最后总结出正确答案有4条.
    在孩子们高热情的练习中,动手动脑,掌握了本节课的要点.一点也感觉不到数学的枯燥,而是非常好玩,仿佛在玩游戏.
    四、议:延伸学生的求知欲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课的结尾几分钟的事,虽说是和学生们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但老师如果处理得当,还可以调节学生课后继续钻研数学的兴趣:也就是像有的电影一样,当电影结束了,观众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久久不能忘怀,最好导演能拍它的续集.
    譬如苏科版八年级2.1《勾股定理》一节的结尾部分,我先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分析了在练习中大家出现的问题和今后该注意的方面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学的三角形除了直角三角形外,还有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如果设∠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那么又如何用a、b、c来表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放松的心理一下子又被老师提出的问题调动起来了.“真的,我怎么没想到,课后我和你来试试看.”
上述是我对一节数学课的研究.试想,学生从早上到放学,要上多少节课,有资料上说,有一个外国的孩子参观中国孩子一天上学后惊讶的就此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学生肯定不喜欢上学.所以我们老师有义务而且有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最美好的心情来对待每一天、每一节课,让他们的每一天、每一课都充满阳光,洋溢着希望,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享受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