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人类社会从产生到现在的人、事、物纷繁复杂,这其中的因果、先后、更替、始末,以及各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天文、地理、科学、社会,更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学知识的广博也造就了历史学记忆的难关。不少学生都曾反应,历史太难背诵和记忆了,甚至有时候,学了就忘,记了就混,越学越觉得难,越学越觉得辛苦。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历史教学这些年的经验和学生们的反馈,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精确理解课文,把握知识规律
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是有诀窍可找、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学好历史,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懂每一段课文,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划出重点,做好笔记,分开层次,理清思路。这样才能将知识中的每个点学精学透。
现在的初中课本一般分册、单元、章、节、目,同学们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有些同学学了半年,连学了多少篇课文都不知道,这是极其失误的。要想学好历史,就得像蜘蛛结网一样,把知识学精、学细,还要学的有规律,有见地。比如每册课文的目录,从先到后,由简到繁,囊括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每篇课文,从主到次,从始到末,微缩了一个阶段的精髓。同学们要学会将知识连结成立体化的网络。比如,准确把握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就有了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关键纵线,再将每个时代的知识串成横线,一张知识网络就铺展开来,慢慢的,书会学的越来越“薄”,知识会学的越来越“少”。
二、提取关键词,分点分层次
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在对史实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某些关键词语,以记住整个事件,或者事件的意义。
有的题目看上去是一大堆枯燥的文字,比如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为实现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将贫穷、落后的旧俄国建设成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它打破了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阶段。”我们把它归纳为“对俄国”“对世界”、“对其他国家”,既层次分明,理解准确,又便于记忆。
三、巧用地图,互动巧记;整理表格,比较分析
有些知识光靠简单的文字是无法形成牢固的记忆的,尤其对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光靠教师的讲述根本达不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因此,要适当运用地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才能事半功倍。
例如讲到《三国鼎立》一课时,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再结合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将三国各自的地理位置填图在地图上,再结合当今的中国地图做个对比,学生们对于三国的地域形势就了如指掌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根据情况指导学生设计一些表格,这也是加强记忆的一个好方法。
历史基础知识点不是孤立的,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对每课历史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后,要认真复习,立体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用助于加深对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1.把历史知识性质相同特点不同的事件进行比较。比如,英法美日俄资产阶级革命。
2.把知识性质相同而不同历史阶段又紧密联系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找出它的发展规律。比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3.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比如,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4.把某些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真其不同实质。
四、找规律,寻特点,挖掘记忆的乐趣
1.公式记忆法
历史就像某些理科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按公式来理解记忆的。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此外,历史问题也有某些特定的定理,比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可以用这个定理把握某些历史事件的根源。
2.串联法
以某一史实为基点,可以串联到与之相关的所有历史事件。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将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等知识联系起来。再如西藏问题,可以将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元朝设宣政院,明朝设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康熙确立六世达赖,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颁布金奔巴瓶制度串联起来,使知识形成线索和网络。
3.口诀记忆
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学生们记的夏商与西周的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4.归纳记忆
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的记忆方法。如:所有思想文化运动的归纳,如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总之,只要善于发现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记忆并不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事,相反,只要积极培养兴趣并善于发掘记忆的乐趣,历史知识就会融会贯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历史记忆切不可临时抱佛脚,或者仅凭一次记忆就不再复习,最好是多重复几次,这样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巧记历史知识浅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