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1791 日期:2023-09-18 来源:论文网
    心理学家吉弗乐尓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其思维从求同转向求异。从某种意义上讲,求异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和突破性,并以此作为思维成果的标准。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体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精选一些材料和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一番发现和创新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 搞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所以说离开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即便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也难以形成新的创新能力;更何况语文作为思维的工具,对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语音、字形、标点、、速记法、修辞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应让学生学会积累,如背诵名篇佳作、名言警句、古诗文中的文言实词。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多看一些书,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最后引导他们厚积薄发,进而去应用这些知识,然去获取新知识,在应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二、 鼓励质疑求异,激活创造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教会学生质疑求异、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质疑,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促使他们主动的探索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创性。值得强调的是,情境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要把学生能在“跳一跳”的努力下摘到果子视为理想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把握好几个度——“难度”:把问题设置在“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参差度”:面向多数学生,兼顾两头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求异创新能力。
    三、 改进教学方法,诱发创造兴趣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个“乐”就是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发展智力的催化剂。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曾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巧妙运用导语法。
    在教学中,常采用名人名言、故事、歌曲、视频等形式设计导语,效果较好。如:在讲《致女儿的信》中,我这样设计导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 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这样的话会让学生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课堂辩论法。
    课堂辩论是使学生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辩论可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仅满足于知其然,而且能引导他们探索其所以然,进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表见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辩论可是正反双方勇敢、自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实现的。
    3.现代教学媒体演示法。
    多媒体教学形象逼真,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变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展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把语文课知识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维,充分地进行想像、分析、综合、推理,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四、 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于三尺讲台之上,居高临下,是权威、导师、支配者;而学生是观众和听众,是服从者、被动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不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场所,而且是教师自我发展完善的阵地,教师应和学生共享学习中的快乐和困惑,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又经过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多体验创造的快乐。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首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成为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才能的不竭动力。其次,在教学中要肯定多与否定,鼓励多与批评,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大胆发言的机会,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场所。再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名家名作尊重但不迷信,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开拓精神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不断强化,是学生明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从思维障碍中冲出来,为学生的创造力提供表现和发展的机会。
    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注意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意识、意志及品质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想标新立异,即使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之想,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心灰意冷。这都反映了学生再创新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让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去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其次,老师的教学作风要民主,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启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与创新意识。
    一位先贤曾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常展开讨论、交流,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错误的看法,也能给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线索,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还有要让学生“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此外,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彼此鼓励,还能增进友谊,增强创新的动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