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把学习方法引导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想学好化学,必须遵循实践性和探究性等特性,掌握好基本技能。如测量、对比、设计、类比、归纳、交流、观察、记录、研究模型的建立等。可见,化学学习是一种建立在感知体验基础上,用科学思维方式进行理性加工的过程。初中化学内容虽然少而浅显,但作为启蒙学科,必须严把学习方法的引导关。培养学生善观察、勤动手、好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常用测量、对比、类比、归纳、分析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并提升创新能力。
二、严把《课程标准》解读关
从三维角度出发,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从认知性角度出发,有三个层次,即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因此,在课时备课中,教师要严把三个维度与三个层次的紧密结合点,准确将目标渗透于课时教学中。
例如,“二氧化碳性质”一课的目标制定:①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其重要用途;②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在体验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记录、归纳等方法,提升分析、运用等能力;④通过体验性学习感知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的关系,自我培养学有用化学的兴趣,增强化学服务生活与社会的意识。
以上目标制定中体现了三维的“知识与技能(①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④)”。从认知角度分析: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显而易见。既具体又实际,和谐渗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三、严把课堂教学关
1. 严把整体备课关。备课要做到高屋建瓴,从整体入手,关注课时目标在整体中的作用,定位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还要准度;教学素材要着力于学生身边的事例,依据“用途—性质—结构”的明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再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模型。这样以宏观感知为切入点,进行理性升华,为化学原理的顺利完成做准备。
例如,“分子、原子”内容是全册教材的灵魂。教师在备课时,深刻理解分子、原子对后面内容学习的重要性,从常见的氧气、水等物质的用途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宏观进入微观,从有形进入无形,进一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模型关系,并用此模型将零散的化学现象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和规律性。
2. 严把教学入门关。上好绪言课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本着化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重要的基础性理念,教师要重组绪言内容,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等各种手段集声、像、色、变于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趣味与神奇、实践与实用等,让学生心中的疑惑与化学原理发生碰撞,产生恍然之感,从而轻松入门。
3. 严把教学进度关。化学学习时间一般是九个月。新授课至多七个月左右。尽管如此,化学教学仍要缓慢,不可操之过急。因为,学生从初二进入初三,各学科内容也都进入了提升阶段,学业负担不断加重,此时化学又作为一门既具体又抽象的新学科进入学生视野,如种类繁多、千差万别的物质性质及其用途,它们之间看起来毫无联系;抽象如物质的结构和变化,既有宏观,又有微观。
4. 严把实验课教学关。学好实验课,除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要学会实验设计、现象观察、信息收集、数据处理等基本的实验探究方法。
所以化学教师需要深刻意会实验课的功能,创新性利用课标中的建议,重组内容,在活动探究完成的基础之上,尽量多地变演示为学生实验或增设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多模仿、多锻炼,充分体验探究过程,进行感性积累,从感性中悟出理性。坚决杜绝读实验、说实验,直接从理性入手,违背由感性上升理性的学习规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针对实验课教学,我们要严把科学探究步骤:
第一步:阅读感知,猜想假设。阅读感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实验原理、器材、装置、操作步骤等内容的预习,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预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后以问题和猜想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应把握学情,师生带着疑问一起进入探究过程。
第二步:制定计划,合作探究。这个过程包括两种体验:①教师演示,学生体验;②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无论哪一种体验,都要让学生制定计划,列出实验操作步骤。教师演示时,让学生参与检查仪器、组装装置、检验气密性、收集气体、验纯和放置等。若有危险存在,教师可在示范操作的同时让学生叙述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论等,同时还要规范学生表达、提醒注意事项。不可自演自述,把实验台变为自我展示台、重复训练台,忽略学生的存在;若是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教师必须正确建议小组内各成员科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密操控好学生的参与及完成状况,并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切忌怕麻烦而越俎代庖。
第三步:收集证据,表达交流。规范观察和记录过程,针对问题,建议在独立思考后再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提升共性问题,学生解决。此时千万不可赶进度,用一个代表性的结论做总结,其余学生因此失去表达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倾听一个人的解述,丧失了自主性思考的能力。
第四步:归纳总结,拓展提升。针对上述共性问题和结论反思,教师要把握时机,该讲则讲,该做则做,帮助学生把具体的知识进行升华,让支离破碎的现象、原理、结论变得系统化和规律化,进行“问题变成知识,知识还原问题”的能力培养。
特别强调,针对实验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之外的正常的失败现象,教师要适时把握时机,放大失败,让失败成为引导,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活素材。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教师可有创意的设计一个“不守恒”小组和“守恒”小组相对应,让学生同时体验“守恒与不守恒”,激其所疑。这种反向的思维方式某些时候比正向思维方式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教师不必担心实验事事都要成功,关键是如何把握失败,让失败由“绊脚石”转化为“奠基石”。
5. 严把化学用语训练关。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化学用语使用规范与否是化学素养高低的体现。如何科学准确的表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上册教学中,分子、原子、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在学生入门不到两个月内相继出现,肯定会令学生眼花瞭乱、应接不暇。要让学生迅速消化吸收这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除增设各种特殊手段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必须持续性强化训练书写与表达。刚开始要求不要过多,只要循序渐进,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会有豁然开朗、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6. 严把课堂评价关。化学已接近初中的尾声,学生的拼搏意识强烈,放弃的念头也更加强烈。怎样让学生齐头并进,渡完人生的第一转折期,除过程性的数字化评价外,化学教师更需要拥有一颗不平凡的爱心:针对无信心的学困生,要用耐心去关注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恩泽于师德的光辉,亲其师信其道,树立自我价值;针对信心不足,仍不愿放弃学习的学生来说,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前展信念,在意识深处植根出“我能行”意念,为再上新的台阶而披荆斩棘;对于优秀生来说,教师要充分施展才华,让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持续升温,激发其自主创新潜能。所以初三的课堂评价应该是真实的、多元的、有价值的。
7. 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化学学科已经成为当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环境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化学学科最前沿的动态,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进行化学教学,让学生学有用的化学,学有意义的化学,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让化学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三点建议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