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进行了重新修订,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思想政治课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忽视了德育课程育人功能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教学和评价中仍有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倾向。这表现在,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诸如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许多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得不到运用。二是评价方式仍显简单,用试卷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和教学仍然是最为普遍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其原因一是知识的教学便于把握且较容易,“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是具体的,无论评价和教学都愿意驾易避难,二是目前升学考试仍依据的是一份试卷的成绩,而单用试卷考查思想品德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它难以全面综合的考查三维目标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中的一些项目,这就必然导致各方面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成绩仍然是评价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践行的课程,它需要通过教师的践行,达到使学生践行的目的,一门重在践行的课程,单用一份试卷的成绩如何使评价科学全面呢。这种评价和选拔必然对教学产生误导,它也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本意。所以,探讨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和评价,有利于真正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
一、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实现的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能力目标从六方面做了规定:培养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
2.社会实践是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突出了它的实践性,热爱自然、环境保护,珍爱生命,健康心理的形成等许多能力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无法完成的。
3.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是思想品德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青少年主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也是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思想品德能力目标实现的主要方法
以上途径在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方面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但对三种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责任,而不是家长和学生的责任。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实现思品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
要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确定的六大方面的能力目标,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榜样示范法
学生是具有向师性的,课程标准确定的这六方面的能力,首先是担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应具备这些能力,并在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身上能感受到学习这门课程、具备这些能力是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如课程目标确定了“能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一能力,教师就应在面对学生的不良言行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进行处理,体现出教师的修养和专业水平;教师也不能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所导致的一些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因为消极情绪会导致教师的行为失控,影响教师的形象,甚至会一时冲动,失去理智,导致一些严重失态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2.合作交流法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只有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为形式的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是旁观者,是服从者,这必然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学习兴趣下降,失去了参与意识和能力锻炼的机会。
所以,要培养发展学生,诸如“观察、感受、体验、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等,就必须激发教学的主体作用,变独白为对话,运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师生、生生交流。
3.社会实践法
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得到综合锻炼。一方面,思想品德课程归根结底是一门践行的课程,离开了践行,一切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都是空洞的;另一方面,实践活动有利于人的思想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虽然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引领作用,但真正教育我们的是“生活”,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让学生去读社会这本“无字书”,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社会实践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充分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情景材料,现行各种版本的思想品德课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情景材料,它们大量都是源自社会生活的,具有生动、真实、典型的特点,运用好这些材料,就可避免教学的空洞与说教,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感悟生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通过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把学生所听到的、看到的、或本人亲身经历的呈现在教学生活中,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三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或做社会调查,或从事公益活动,或参观访问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去认识社会,体验生活,锻炼能力。我在教学八年级江苏版上册教材时,就组织了多次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在做“关于中学生与父母沟通问题的调查”,其中的一个调查小组在体会中谈到:“活动使我们懂得了交流和坚持,我们小组调查了30位家长,有一位家长听了我们的调查内容后,根本不理我们就把门关上了,当时我们真的想放弃,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并思考往下的调查应注意的交流方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关于思想品德课能力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如何让教师从过去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转向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轻知识,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做到三维目标评价相统一,三者都应占一定比例;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更不能一卷评定教师和学生。评价方式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方式就单一;评价重知识,教学必然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那些评价方式有利于思想品德能力目标的实现呢?
1.在试卷中增强能力考查
试卷考试仍然是思想品德课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的常见形式,但其内容应增加能力评价,题型应丰富。创设生活情景或真实生活情景在现,是考察能力的一种好方式,这种考察材料广泛,考察方式灵活,无论是道德、心理、法律等各方面应具备的某些能力,均可通过情景设置来进行考察。方法介绍。是否具备一定的能力,包括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通过考查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加以考评,如在珍爱生命内容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溺水、摔伤、被蛇咬伤等救护方法;在孝敬父母方面,让学生介绍做饭、洗衣服或其他某些家务劳动的操作流程,这种考察方式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且隐蔽性的考察了学生对父母的情感,考察了教师的教学是否注重了实践性和实效性。
2.技能竞赛法
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竞赛进行能力评价。
新的课程要求注重能力培养,要使学生具备课标确定的六方面的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就应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否则,教师既发挥不了榜样示范的作用,也难以胜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我们难以相信,一个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具备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不能理智的调控自己情绪的教师,能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应该通过对教师该方面的评价来考察教师。
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引导他们注重思想品德的实践性、生活性。
3.在社会实践中评价学生的能力
社会实践既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形成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几乎可以考查课程目标所确定的各种能力,在社会实践中评价学生,要通过观察和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资料。
4.成长纪录
成长纪录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观察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将能够体现学生真实情况的有关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维权意识和能力等诸方面的表现用写实的方式记录下来。成长纪录就是让事实说话,它不能参杂教师的情感。观察可以是随意的,但更多应该是有目的的观察。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和评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