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实施有效作业课改后,我认真的对照自己的平时教学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点成就.现将自己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一节的具体做法做下总结:
一、课前预习题的设计要有目的
预习检测题要以下一节数学课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或与它有关的知识点为主,简单的上课前向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如在上《配方法》一节课前先布置用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x+2)2=9,(2)x2+4x+4=9通过这两道题让学生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作业本上通过(1)题思考(2)题同时,把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也记录下来,能主动思考,能主动提出问题.
预习题一般地与课本知识直接有关,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学会.通过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的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效果,以便教师了解学生.
三、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有拓展性
每节数学课后都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情况的目的.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如在《配方法》一节除布置课本题外还添了“用配方法说明:不论k取何实数,多项式k2-3k+5的值必定大于零.”一题.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学生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另外,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设计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封闭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上网查资料,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与其它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让学生通过训练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去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在《配方法》一节教学中怎样实施有效作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