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于2008年在河南省全面铺开,三年的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效率极差。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实践,没有探究,一味的听灌——“纸上得来终觉浅”。摒弃这种教学方式,还学生为教学主体,倡导给学生时间去学习探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多有发言机会,实现学生的话语民主。学生参与了,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又有利于创造性的实现。
课堂话语是双向且互动的,既应有个性又应有建设性,更应该富有创造性。只有在关于个人精神世界的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建立起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全新课堂话语民主。因此,课堂的话语只有是师生共有,才能建立起一种生态平衡,才能实现教学的融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课堂上学生话语民主彰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话语的民主境界,便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责任和追求。师生间应树立平等观念,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共享课堂教学话语权力的民主平等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教师逐渐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尽可能发觉并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激励,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更应该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由原来的“权威代言人”“满堂灌”转为“引导者”“对话者”。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激发自信、健康成长,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学生话语权的回归可张扬受教育者的个性
当学生身处课堂这样一个开放的群体中时,会很自然地有表达的欲望。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就要将课堂话语权归还学生。
地理课堂,我经常设计一些与课本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现实中一些比较受大众关注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发表看法,提出解决策略。例如再讲到城市交通拥堵时,让学生描述出本城市经常拥堵的一些现象与例子,然后剖析拥堵带来的危害,分析造成拥堵的原因,提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当时感觉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感兴趣自然就勃发出参与的热情,激发文言,指点江山,说得头头是道。且思维活跃新颖,且有创造性。
所以,我们的地理课堂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言语情境,寻找他们愿说、可说、会说的话题,把课堂的话语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激起思维的火花,敞开心扉,说真话、传真情,进而养成健康的,明朗的个性。对每个教师而言是十分有教育价值的事情。
三、师生话语民主可解放学生的创造性
只有实现师生共享话语民主,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享受充分的学习自由,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也只有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才能做到真正的沟通,启发和体验,才能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快速化、多样化的趋势。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源和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伴随着这种变化,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话语民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课堂教学中的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代表转变。由辛勤的园丁向人生的益友向导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求教师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及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要求教师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通过与学生互相交流,与学生一起分享体验学习的欢乐,从而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独到见解的过程,师生双方都有话语权,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只有实现师生的话语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去主动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交往与对话,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养成科学的态度,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地理课堂应当实现学生话语民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