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引导督促学生成为乐知者,作为老师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也是围绕此目标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此,针对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探索:
一、课堂上的预先设计
关于新课改,课堂设不设计众说纷纭,但就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已,课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标指出,新课标指出,高中生身心发展已经渐趋成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那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问题,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点,老师们在课堂预先设计上狠下功夫,每上一个单元前,指定一个老师先预先设计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思路,然后大家一起探讨其利与弊,并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各抒己见,然后归纳总结,制定一个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的可操作有效的课堂设计,老师们参考此课堂设计,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以必修2第一单元为例,在明确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目标的前提下,老师们在备出这个单元的“共性”时,更要备出每一篇文章的“个性”来,避免三篇文章的简单重复教学,避免每篇文章的面面俱到,每一篇文章依据其选文的特点确定一个重点来探究。比如第一课《荷塘月色》,因其景描写很有特色,所以我们不妨将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激发学生探讨本文写景的手法,并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尝试多角度写景,而第二课《古都的秋》其景素淡且多采用白描手法,重在写意,应引导学生通过景来探究郁达夫其人,即浅品景深品人,并将郁达夫笔下的“秋”与毛泽东、刘禹锡、杜甫、王勃等笔下的“秋”做对比阅读探讨,引导学生明白: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景应是因人因情的不同而有所选择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情景交融。而第三课《囚绿记》就可以在前两篇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探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阅读,谈论探究字里行间的深意,并可以联系当前实际,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让其共鸣、思考、评判以启迪人生。总之,通过一个单元的探究学习,以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从读文到作文的基本方法,并有重点的布置一些必要练习,让学生学有所得。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学生主动性的激发
一切课堂的预先设计,都不能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强行灌输,而应是激发学生一厢情愿地去发现去探究,这就是需要了解学生把握课程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灵活调整方向,让学生在课堂互动的群体效应中得到启发,得到锻炼,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主动积极去探究文本,在字里行间有所悟有所得。以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诗为例,学生本就是花季的年龄,有诗样情怀,应顺势而导,激发学生情趣,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自主合作探究,分组学习,自选课文,朗诵比赛,讨论品评,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老师只是从旁指导要扣住文本,言之有据,并形成文字材料,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对精彩发言的小组进行奖励,并将材料存档,纳入学习过程评价中,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诗歌鉴赏学习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古代诗歌鉴赏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应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写诗,用诗化的语言来抒发诗样情怀,学生会写出让你惊叹的文字来。当然,不是每一个单元都适合的这样大胆放手去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但每一篇文章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徐志摩的爱情诗,比如苏轼被古今文人盛赞的缘由,并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表扬鼓励他们从这样探究的过程去领悟更多的东西,同时,老师也应有针对性地去布置激励学生去查找探究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好过老师自己向学生去展示或宣讲,毕竟,吃自己亲手摘的桃子也应该更有情趣更有营养吧。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依据学生的优势只能和弱势智能互补的原则,以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检测练习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分析和交流表达的基本能力的同时,还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力争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展示他们的出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都应以鼓励为主,保持学生的那份热情,引导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来构建知识,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不仅如此,自评或叫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根据课堂的实效性即是反思,即是调整,而学生也应该即时反思自己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即是纠正调整,师生之间也可互评,互相启发,使课堂设计更有效。
总之,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关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也坚信,今天的点滴的尝试探讨,终究会铺就一条让师生不再那么艰辛的康庄大道,加油!安中的老师们!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