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19年,陶行知先生就倡导创新精神,他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的人,都是第一流的人物。”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哈佛大学博士迈克尔·波特也断言:“创新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它并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创新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因为,只有提高创新能力,每个人的潜能才能够充分发挥。”由此可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会观察感悟生活,蓄积能量
文章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应。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感悟体验。俗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如果没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心灵的感悟,独到的见解,也就没有了创作基础,更不用说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平时多观察,让学生多捕捉身边中的新鲜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体验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丰富情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收集、积累创作素材,引向更真实而缤纷的生活,与养育人类的大自然进行真实地“对话”,在花草树木,山川湖泊中陶冶自己,在阳光中感受泥土的芬芳和飞鸟掠过天空的痕迹,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思索--,这样,在学生的心灵上,就储存了许许多多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再经过学生的想象、创新、整合,其色彩一定丰富而鲜明。这些素材就是创新的种子,一旦有土壤阳光雨露,它就会发芽、生长、开花,灿烂一片。
丰富的社会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益于他们真切、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更有益于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作文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有创意的文章来。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兴趣还是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心理品质。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写作的欲望。
电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它巧妙的把音乐、图画、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它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作文要求运用电教媒体,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像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如在写《家乡的变化》这篇习作时,我先把预先请老师拍摄下来的图片放给学生,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屏幕上出现了几幅对比的画面:笔直宽阔的马路与泥泞不堪的小路;一撞撞漂亮的农家楼房与低矮的旧瓦屋;明亮的家电与破旧的家具------,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有的画面采用“慢镜头”,或来个“特写”,这样加深了记忆。通过有目的地观看画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作文时,不再觉得“无话可说”,反而写出了很有创意的文章。
三、打破题材、体裁的局限,营造创新氛围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已明确指出:“写作不能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根据这一意见,各地中考作文试题都大胆探索,出现了新的气象。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兴起的“话题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只要与“话题”有关,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都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这无疑使学生从一些清规戒律中,从重重绳索的捆绑中挣脱出来。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经历的事情也很多,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老师不能限制太多。创新作文打破了对学生的禁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题材,既可写生活的积极面,也可写消极面;既可写灿烂的理想,也可写五彩缤纷的未来世界;既可写因生活和学习的挫败而引发的迷惘和感伤,也可发表个人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的看法。鼓励学生写他想写的,说他想说的,将心中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绪通过文字一吐为快,这样的写作,相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绝不是外来的压力下的负担和沉重,于是学生便爱上了写作。
再看近几年的中考、高考作文的共同特点,体裁的放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更适应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容易发挥他们的优势,促进公平竞争。如,善于形象表达的可以记叙抒情,长于雄辩说理的,可说理感发。这样的创新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写,自由的做,放飞思绪,自由翱翔。
四、品读优秀作品,追求创新之美
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阅读量有密切联系。阅读积累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材料的贮存,更能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推陈出新,在阅读时应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甚至书评,同时引导学生对读书笔记经常翻阅,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素材。另外,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画、名雕刻、名音乐、名建筑、明设计都是我们阅读的好教材,都是丰富的“营养食品”,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张扬学生对未来创造美的渴望和梦想。
五、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它包括很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创造性思维,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禁锢,建立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比如,同一样事物,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从“水”的角度看可得出“以弱胜强”或“以柔克刚”的结论;从“滴”的角度可得出“坚持就是胜利”的结论;从“石”的角度可得出“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从“穿”的角度可得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结论。教师只需点拨,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的新事物、新观点,用新角度、新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一定能写出有创意的佳作。
想象和联想本身就是创造,想象是一种跨越式的联想。社会生活的各层面、各领域之间是息息相通的,是充满了想象和联想的。作文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当然需要想象和联想,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新,实际是缺乏想象与联想,缺乏跨越式的联想。运用想象和联想,能使文章内容纵贯古今,横跨中外,给读者创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想象和联想又往往与众多的修辞并驾齐驱,具有创造价值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缤纷出现,可谓锦上添花。学生一旦理解就能将所掌握的素材有效地加以组织,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写作活动中真正达到思维和表达的创新。
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自主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了,思维活跃了,想象力丰富了,那么学生的笔下之花一定会绚丽多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