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莫忽视“寡言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0181 日期:2023-08-29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本来应该是学生接受知识、畅想未来的热闹天地。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存在着迫切需要我们去注意去关心的群体,那就是“寡言生”。之所以称之为“寡言生”,是因为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默默无语,好像游离于课堂之外,看似课堂的局外人。我认为要解决他们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备课时,活动设计要考虑到“寡言生”。“寡言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甚至是被动的。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在备课时将学生活动的编写当作编剧本,替他们预设一种情境或安排一个角色,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如,把课前演讲的几分钟时间留给某一个成绩突飞猛进的心怯型学生,鼓励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学习的经验;或者让某一个口讷型的学生默写较为容易的经典诗句,并趁机让他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有感情的吟诵整篇诗词,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前通知几个精力易散的浮躁生,告知他们这一节课准备在某个时间段要要参加一项活动,暗示他们务必专心听讲……
其次,课堂上,努力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对话链。罗杰斯曾说:“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坚持捍卫自己的知识权威、地位权威,言行举止有意无意之间都流露出高学生一等的表现。教师这种高尚的“自尊”,震慑了部分学生,扩大了“寡言生”的队伍,同样,也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所以,这些教师要深受罗杰斯教育名言的启发,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做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民主型教师”,放下架子,坚决避免课堂教学中的“话霸”现象,以自身的亲和力、感染力去影响学生,更要缩短与“寡言生”的距离,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同时,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精英对话”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要认真组织好包括“寡言生”在内的,生生之间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互动活动,以充分调动“寡言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寡言生”独立的人格意识,培养“寡言生”集体主义精神,张扬“寡言生”鲜明的个性。比如,多让成绩较差的自弃型学生与成绩优异的积极型学生对话交流,使自弃型学生在执着的追求知识、热烈的人生探讨中,寻回原有的那一份自信;故意安排不想动脑的懒惰型学生主持某个主题的讨论,培养其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并激励他能够敞开胸怀、勇于在师生面前阐述自己的见解……
课堂上,语文教师还要教育全体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要耐心专注的聆听他人特别是“寡言生”的发言。如此,才能真正构建一条师生全员参与的、和谐融洽的对话链。对话链的构建,无疑促进了“寡言生”的成长。
第三,课堂外,架设连接师生情感的沟通桥梁。不可否定,“寡言生”群体中的难以说服教育或难以改变其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乏其人,有的在课堂上坚持“三缄其口”。怎么办呢?那就用“爱”字向课外延伸。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教师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寡言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寡言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寡言生”。例如,那些面容惆怅或亢奋的心乱型学生上课时心猿意马,其中必有缘故,我们不妨找个空闲时间,亲切交谈,享受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这样,他们自然会在与教师的春风化雨般的交流中,认识到专心听讲的重要性,认识到如何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
我们可能时时刻刻接触“寡言生”,直面“寡言生”,师生情感上的零距离,会激发“寡言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各种活动。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