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恰当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旧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改变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方法。现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运用多媒体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直接地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能、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能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方便了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也正是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为语文教学改革创造了物质条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学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使语文课电化教学发生了新的变革,使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而活泼,有效地增强了语文课的教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对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将结合语文教学,谈谈现代技术媒体在其中的独特作用。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在的学生学习语文为“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致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迅速而敏锐,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阿里山、日月潭都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于是,如果能够上网收集台湾省、日月潭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让他们看到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一片朦胧;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台湾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发出众多的感叹:\’哇,多漂亮,日月潭真美呀! \’\’这么美丽的日月潭!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以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两点,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幻灯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学生通过雅虎中国、新浪少儿、搜狐等有名的\’搜索\’引擎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葡萄沟》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知道新疆葡萄沟的特色和葡萄干的制作方法。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发动同学们都来动手动脑,一起查找资料,把课文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字的音、形、义、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后练习以及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以及葡萄沟盛产的各种水果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葡萄的产地及生长情况、葡萄的食用和营养价值、果农收获葡萄时的丰收景象、欢快情景、葡萄干的制作过程等有关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同学们就能看着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的劳动果实,一定非常认真,专心,兴奋,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课文、分析课文,更没有单调的抄写、背诵,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储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以前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怎样学得好\’,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一名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董铁军)
2.《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方其桂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1)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