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渠清源于泉水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9750 日期:2023-08-24 来源:论文网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1、重表达,轻育人
    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质疑。
    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品质无形排挤到认识圈之外的现状,着实让人心寒。
     2、重模式,轻能力
    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一次作文大赛,题目是《礼物》,我发现了一篇材料新颖的作文: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张画,画面上有只喳喳叫的喜鹊。奇怪的是没画尾巴,原来爸爸说“我”平时干事总是叽叽喳喳,有头无尾。后来当“我”改掉了这毛病,爸爸就把喜鹊的尾巴添上了。题材寓意很深,发人深思,大家公认是篇好作文。但是看着看着,类似的题材一篇篇出现了,比如礼物也是一张画,不过画的不是喜鹊,而是什么“山羊”呀,“老虎”呀,同样都没尾巴,更让人不解的是,某些画面上竟是“人”。有的没胳膊有的缺脚。最后都是在改了“有头无尾”的毛病后又添了所缺的部分。这怎么能不引起老师们的思考呢?先不评判套出来的作文是否得体,就特别是写到“人”缺胳膊缺腿,给别人留下是多么不愉快的感觉。
    3、重课堂,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曾看到过一则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但是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作一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二、改革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普遍存在“听说作文,如见猛兽”的心态,我觉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立足于教法和评改等方面进行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阅读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3)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例如,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确实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以便为人际交往和书面作文服务。
    3、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4、情感的实践
    鲁迅的《杂文》其实就是他吐出来的怒火,是他的呐喊;巴金的《家》实质上是他对封建专制体制腐朽的“我的控诉”。今天,我们庆幸新课程、新理念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园地也已经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新气象。为此,我们必须敢于给传统的作文教学“松绑”。作文教学应该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教师在这画卷中,既是情感的启动者又是情感的传递者和表现者。自古以来,文章都源于兴趣和情感的需要,即所谓“情动而辞发”。《学记》中说“享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喜欢你带着他们去实践去亲身感受,学生才会喜欢去写作文,喜欢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用情感用实践去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看见学生作文上“树上红色叶子在欢快的跳舞”不要急着去一棍子打死,而是想想怎样去理解怎样去感受学生纤细的思维。我们得理解,学生是有个性的,他们需要真实而实际的素材,我们得让他们在自己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在自己的海洋里尽情的跳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