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员健康体检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1070 日期:2025-11-1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探讨科技人员健康体检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233例健康体检者应用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时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结果   阳性12例,可疑阳性23例,阴性198例。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性检出率增高。

【关键词】 科技人员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是让受试者增加运动负荷,而使其心肌耗氧量增加,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判断冠状动脉功能的一种测试方法,对于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近几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生趋于年轻化,尤其是中年科技人员,工作压力大,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接受有创的冠脉造影检查,而健康体检行平板运动试验能够提示潜在隐性冠心病。本文对233例受检者做平板运动试验,年龄在30~60岁之间。其中,男201例,女32例,吸烟者61例,均为男性。高血压者22例,其中男20例,女2例。高血脂21例,其中男20例,女1例。糖尿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将受检者分为3组,分别为30~40岁(组1),41~50岁(组2),51~60岁(组3)。为了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每位受检者做常规静息心电图,均无心律失常及ST-T改变,无胸闷、胸痛等病史,并行心脏彩超,除外心室肥厚。

  1.2  方法  用美国G E公司Marguette.Series 2000平板运动仪  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目标心率=(220-年龄)× 85%。运动前常规记录卧位和站位12导联心电图及血压,在每级末、运动终止、即刻和运动后2、4、6、8、10min各描记12导联心电图1份,如发现心律失常随时记录,并每2min测血压1次,如有ST-T缺血改变时改为每分钟描记1份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诊断标准[1,2]:(1)运动中或运动后发作心绞痛:(2)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现缺血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J点后80ms)下降≥0.1mV,且&>1min;(3)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上斜型抬高≥0.2mV,持续时间&>1min;(4)运动中或运动后发生AMI;(5)运动诱发缺血型T波高耸;(6)运动中或运动后收缩压下降&>10mmHg。

  2  结果

  233例受检者,阳性12例,可疑阳性23例,阴性198例。阳性12例,其中6例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6例无危险因素存在。可疑阳性23例,其中16例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7例无危险因素存在。其中,组1,阳性2例为男性,无危险因素;可疑阳性2例为男性,均患有高血脂。组2,阳性4例为男性,2例患有糖尿病,2例患有高血压。可疑阳性17例,其中12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危险因素,另外3例男性,无危险因素。组3,阳性2例为女性,患糖尿病,高血压,4例为男性,无危险因素。可疑阳性4例,2例为男性,均患有高血压。2例为女性,无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3组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3  讨论

  平板运动试验因其具有无创性,且简便易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成为诊断冠心病及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有资料显示,平板运动试验的平均敏感性为60%(23%~100%),平均特异性为77%(17%~100%)[3]。本文通过对233例体检者平板运动试验的检查结果分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增高的原因,可能与其本身的高危因素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3组人群中,阳性12例(其中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占6例,无危险因素的占6例),可疑阳性23例(其中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占16例,无危险因素的占7例)。近年来,采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方法,通过对多种变量的分析,如年龄、性别、危险因子、胸痛类型和ST段改变情况等,来判断受试患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尽管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冠心病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但因其具有的简单方便、无创的特性,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手段。

  本文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生率正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且年龄结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对年轻的受检者也不能忽视,应认真进行分析与诊断。

参考文献


1  运动试验专家委员会.2002年ACC/AHA运动试验最新指南.

2  张鸿丽,李大公.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对原有心律失常的影响.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2 ):100-102.

3  胡大一 .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0-4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